清华简_保训_与儒家道统说_兼论荀子在道统中的地位问题_梁涛.pdf

清华简_保训_与儒家道统说_兼论荀子在道统中的地位问题_梁涛.pdf

  1.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清华简_保训_与儒家道统说_兼论荀子在道统中的地位问题_梁涛

第23 卷 第1期 邯郸学院学报 2013 年3 月 Vol.23 No.1 JournalofHandanCollege Mar.2013 清华简《保训》与儒家道统说 ——兼论荀子在道统中的地位问题 梁 涛 (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北京100872) ———————————————————————————————————————————— 摘 要:清华简《保训》的“中”是指中道。其中舜的故事是从正面讲积极的中,要求在人与人之间确立恰当的准则、 原则,以避免彼此的矛盾、冲突,达到和睦相处。上甲微的故事则是从反面讲消极的中,主张应秉持中道,以直报怨, 避免冤冤相报、血亲仇杀对部落共同体的伤害。通过舜与上甲微的故事,《保训》表达了儒家的中道政治理念。早期儒 家具有强烈的弘道意识,但对于道的认识是开放的,或以仁、礼为道之核心(孔子),或推崇唐虞之道“禅而不专,利 天下而弗利”(《唐虞之道》),或重视仁心、仁政(孟子),或推崇礼义之统(荀子),与后世的道统说有明显的不同。 由韩愈首倡、朱熹集大成的道统说则是以“仁义——中”为内容的,其中“仁义”是核心,“中”是针对仁义或心之体 而言,其文献依据则是所谓的虞廷十六字心传。孔子之后,主要继承、光大“仁义——中”的是曾子、子思、孟子, 故得列于道统之中,而荀子、汉儒则被排除在道统之外。根据《保训》及传世文献的记载,中国古代虽然存在一个源 远流长“中”的思想传统,并形成中正、中庸、中和等一系列概念,但古代的“中”源于宗教性的礼仪活动,是古代 礼学的重要范畴。孔子之后,真正全面继承“中”的传统的是主要是荀子,而非孟子。儒家道统既非朱熹等宋儒构造 的“仁义——中”,也非历史上曾经存在的“礼义——中”,而是二者的结合,是仁学与礼学的结合,儒家之道乃内圣 外王之道。因此,统合仁学与礼学,“合外内之道”才是儒家道统之所在。发展仁学,改造礼学,统合孟荀,才能发展 出儒家的新道统。 关键词:《保训》;中;道统;仁义——中;礼义——中;孔子;孟子;荀子 中图分类号:B22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030(2013)01-0086-20 收稿日期:2012-10-10 作者简介:梁涛(1965—),男,陕西西安人,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 清华简《保训》公布后,引起学界的极大关注,其中关于“中”的内容,更是引发人们对儒家道统说的思考。 李学勤先生在多篇文章中谈到,从《保训》的内容来看,“似乎尧舜以来确有‘中’的传授”,“《保训》的思想与 儒学有共通之处,很值得探索研究。”①无疑是很有见地的。但也有学者提出,儒家道统说本来就是后人的虚构, 《保训》的“中”与“人心惟危,道心惟微”的“十六字”心传无关,更不能证明宋儒的道统说。我们认为,儒 家道统说是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它既有一定的历史根据,也包含了某一时期儒者较强的主观选择和价值判断, 是儒学内部“判教”的产物。因此,宋儒的道统说首先是个需要检讨的问题,而不应先入为主,以某种新材料对 其做简单的附会和证明。但如果我们将道统理解为一思想学说的中心观念、核心价值,理解为生生不息、“一以 贯之”的精神传统,那我们就不得不承认,儒家在其几千年的传承中确有“道统”存在,否则儒学便不成其“学”, 儒教也不成其为“教”了。这样,竹简《保训》篇的发现,无疑提供了一个重要契机,使我们有可能去重新认识、 了解儒家的精神传统——“道统”,并在此基础上,对宋儒的道统说进行反省、检讨,进而对荀子被排除儒家道 统这一公案做出分析和说明。 ① 李学勤:《周文王遗言》,《光明日报》2009 年4 月13 日;李学勤:《论清华简〈保训〉的几个问题》,《文物》2009 年第6 期。 86 一、《保训》舜“求中”、“得中”释义 《保训》引人注目,在于其“中”字;引起争议,也在于其“中”字。关于《保训》的“中”,学界的意见 已有十余种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