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岩土工程中个常见误区释疑知名勘察大师
16、滑坡防治中的几个误区 6、防治工程中的误区: ①只满足于“整体稳定”而忽略“局部稳定”; ②以滑体物质成分为标准的分类(黄土滑坡、粘土滑坡、堆积层滑坡、岩层滑坡四大类)最有实际意义。各类滑坡的结构各有特点,如黄土、粘土、岩层三类滑坡多以沉积结构面或构造结构面为滑带,堆积层滑坡则以古地形(凹槽)为滑床,但滑带并不是基岩本身,而是残坡积粘土; ③堆积层滑坡因古凹槽地形控制滑体结构,纵向分级处可能有剪出口(泉),横向滑体不等厚,故须分别对待。 常见的误区释疑 17、关于“全球变暖是因CO2排放:“温室效应“理论是伪科学—地貌及第四纪地质学关于地球气候变化历史的学习“新”得。 (1)地球气候冷暖的周期性变化是自然规律,不是所谓碳(CO2)排放所致。 常见的误区释疑 ①冰期、间冰期、后冰期。第四纪至今200万年中经历过四次大冰期和三次间冰期(早更新世两次冰期、中更新世一次冰期、晚更新世一次冰期,其间有三次间冰期,全新世至今为冰后期)这已是举世公认的事实,已被大量、确凿的地质、古生物、古气候研究所证实。 ②海平面升降是气候变化的重要标志 由武汉长江一级阶地Q4 沉积厚度50m(年龄1万年)引出东海平面升降问题,《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教科书(1981年版)中找到答案: 常见的误区释疑 i.武汉长江一级阶地Q4(一万年)沉积厚度50米,基岩标高-30m,一万多年前长江如何入东海?从老教科书中找到了答案。 ii.书中说:“距今15000年前左右,海平面降至最低,位于现代海平面下-130—-140米,根据大量C14年龄资料,距今14000年开始世界海平面有一次急剧上升(气候急剧变暖),在6000年前达到现在海平面高度,以后逐渐趋于稳定(见下图)。 认为这是世界进入冰后期,气候转暖,冰川大量融化引起海平面上升,形成全新世海侵。 常见的误区释疑 最近两万年来海平面升降曲线 (摘自《C14年龄测定方法及其应用》,贵阳地化所编,稍有变化) 常见的误区释疑 此外,中国北方近几千年古气候变化也显示小周期的冷暖变化。如天津市中心区在近代地层中存在三条“贝壳堤”(海侵)。说明有三次海平面上升(变暖)和海退(变冷)。 另如,我国著名气象学家竺可桢曾撰文称3000年前洛阳曾产柑橘,说明当地气候在变冷;安阳殷墟出土化石中有大象化石,也说明当时是暖湿气候。 试问,上述事实与所谓碳排放的“温室效应”有何关系? 常见的误区释疑 ③古气候研究的地质学方法和证据 至上世纪80年代之前,地学界对古气候研究就已取得大量证据,证明了第四纪古气候的周期性变化,没有一点和CO2有关。 i.生物化石气候证据 生物化石(动、植物)可以指出各种气候类型。如:极地气候、温带气候、森林气候、干旱气候等等。 某些生物种属的分布,受到温度(或纬度)限制,称为“窄温性”,这类生物化石又分为“示冷”或“示暖”组合。利用这些化石的分布可以推知各地区气候的冷暖变化。如猛犸象生活在极地苔原上,但在欧洲、亚洲、北美的中纬度地区第四纪地层中都曾找到它的化石,这是极地气候带曾经扩大的证据。 常见的误区释疑 ii.沉积物气候证据 冰碛物——寒冷气候的标志 有机物——气候变暖的证据 风化壳和古土壤——反映间冰期温湿气候 黄土和风砂沉积——代表干旱气候(沙尘暴) iii.地貌和冰缘结构气候证据 冰斗——现代冰川位于雪线附近,古冰斗可推测雪线位置。 滨海贝壳堤——海侵线位置。 大陆架上埋藏河谷——当年海退标志,等等。 iv.深海沉积物中的气候证据 深海有孔虫——“门氏有孔虫”组合生活于赤道(示暖);“饰带透明虫”生活于寒冷水域(示冷) 其他——碳酸盐含量分析、浮冰碎屑含量分析、氧同位素分析等都能提供古水温数值。 常见的误区释疑 (2)地球第四纪气候变化的根本原因是太阳和地球内部的周期性变化。 几种假说: 米兰科维奇——利用地球轨道要素(轨道偏心率e、黄道面倾斜ε、岁差Ρ等)的长期变化与太阳辐射量之间关系解释气候变化; 辛普森——利用太阳辐射变化解释第四纪冰期出现原因; 弗林特——把太阳辐射和造山运动(地形变化)结合起来分析地球变化; 北京大学——大气环流变化造成异常气候(干旱和多雨洪水) 洋流异常引起大气环流异常 地球自转速率、偏心率和海底地壳温度(地幔岩浆活动)引起洋流异常。 总之,从整个地球活动和太阳等天文因素变化探索气候变化的原因,才是一条根本途径。 常见的误区释疑 (3)国内外气象、天文、地质学家的质疑之声 哥本哈根大会外的反对派科学家的示威、散发传单 ——揭露研究中心造假、称其为“人类科学史上最大的丑闻”; 承继成、赵宗慈——质疑全球变暖,害苦了广东、福建、云南果农。 《环球时报》09.12.11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卵巢癌的护理查房.pptx VIP
- 初中物理新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绪论 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新课教案2025秋.doc VIP
- 机载火控雷达典型工作模式分析.docx
-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措施有哪些.docx VIP
-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1.2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优质教学课件.pptx VIP
- 《税费核算与智能申报》课件 中职 学习情境5--7 个人所得税核算与智能申报、 财产和行为税核算与智能申报 社保金及住房公积金核算与智能申报 .pptx
- 蚀刻速率的影响因素及操作.pptx VIP
- 古埃及文明探秘.docx VIP
- 《基于区块链的生活垃圾焚烧飞灰处理系统技术规范》.pdf VIP
- GB2811-2019头部防护 安全帽.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