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乡土温岭——渔区特色风俗文化
乡土温岭——渔区特色风俗文化?(2015-04-09 19:49:09)转载▼标签:?家乡?石塘?温岭?文化?大奏鼓分类:?家乡文化扛台阁??????扛台阁作为温岭石塘箬山一代祖籍闽南渔民的庆丰收习俗,流传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扛台阁时,总是由一个村发起,其他村要将本村的抬阁扛到该村,待全部到齐后,再按照发起、响应的先后顺序启程游街串巷,待每条街每条巷巡游完毕才结束。如此持续十多天,一般要连续扛三年。以前均是将八仙桌翻过来,四脚扎个顶篷,由青壮男子用竹棍扛起,渔村的艺人用彩灯、彩带、鲜花等把台阁装扮得花轿似得,十分艳丽。如今的台阁用上了节日灯。为了节省人力在台阁下安装滑轮,有人戏称是“推台阁”了。但是,石塘居民依山而建,村道高高低低,颇为难行,很多时候还得人扛。但扛台阁的人,虽然满身是汗,却不显倦怠,相反,他们精神抖擞,在哨声指挥下,在激越的鼓锣声中,走过一村又一村。????每一扛台阁均是一台戏,由标志的童男童女扮演戏剧中的人物栩栩如生,逼真生动。箬山扛台阁在20世纪60年代初到70年代后期曾一度中止。“文革”结束后恢复。恢复后的扛台阁重新焕发光彩,成为石塘渔民元宵庆典的主题曲,每年活动都搞的轰轰烈烈,观看者人山人海,在周边县市区有较大的影响力。????扛台阁是温岭渔区元宵文艺活动中的重要内容,它与元宵节的抓财神、抓打生拜茅坑姑娘等活动不一样,这些活动仅在正月十五进行,而扛台阁这一活动可以延至正月二十几甚至是二月初。渔民们点起火盆,扛起台阁,为的是期盼来年风调雨顺,红红火火,尤其是出海捕鱼能有个好收成。大奏鼓????大奏鼓是石塘渔村的传统舞蹈,据说是从福建民间传入的,至今已有几百年历史。每年岁末,为祈愿丰收和平安,渔民们就跳起大奏鼓,舞者均为健壮男子,八九人、十几人不等,除一人外,全部男扮女装,头戴橄榄形的黑蓝色羊角帽,耳挂“黄金”大耳环,上穿桔黄色斜襟短袄,下穿深蓝色大口裤,衣裤边角和前襟镶嵌着桔红色的鱼纹图案;被海风吹得绛红的脸涂得雪白,而颧颊上却极富想像地画了一个红圈,粗大的脚板穿着绣花鞋,走起路来忸忸怩怩的活像戏曲中的媒婆。起舞时,那些“女人们”手执木鱼、扁鼓、唢呐、锣、钹、磬等乐器,随着那男人调动大奏鼓的节奏,时而碎步轻移、柔美婉约、如醉如痴,时而腾挪跳跃、粗犷激越、欢快有力;时而是生命的细语;时而是灵魂的呐喊,强烈地展示着渔民内在情感的冲动及征服大海自信。《中国民间舞蹈集成大全》称《大奏鼓》是我国唯一一个渔村舞蹈,是中国渔村第一舞。?男扮女装:大奏鼓的前世今生?????“大奏鼓”原名“车鼓亭”,一位名叫陈其胜的年轻人在20年前赋予了它这个响亮的名字。上个世纪80年代,在中国大规模开展的民间音乐舞蹈搜集中,经他的挖掘整理并加以改编,大奏鼓从此开始为世人所知。?????“男扮女装”是大奏鼓最基本的特征,其装束与福建的“惠安女”一样鲜亮夺目。作为中国大陆阳光最早照到?的地方,眼下的浙江石塘、箬山一带,每天凌晨都有早起看日出的年轻人。那一轮巨大的太阳在脱离海平面时,海水由蓝色迅速变成金黄——这两种颜色正是舞者衣着的颜色。里箬村的先辈们说,当他们的祖先还居住在福建惠安时,大奏鼓是女人们演的。旧时的渔船设施简陋,渔民们对于气象的变幻无法预知,每次出海都是一次前途未卜的历险。因此当一艘渔船出现在地平线上时,望眼欲穿的妇女们便从箱底翻出最漂亮的衣裳,敲锣打鼓唤来别家妻女,到海滩上去迎接男人们的平安归来。?????大奏鼓演员脸部的重彩化妆效果,类似于戏剧中的丑角:用浓重的白粉打底(白粉涂抹在被海风吹成古铜色的脸上,视觉效果极为强烈),双颊涂一大片红色油彩。然后戴上羊角帽,套上笼裤和斜襟衣,吹起唢呐,敲起大鼓、扁鼓、铜钟、木鱼、钹——从化妆到演出,这一切都一气呵成,海滩、石板路甚至是船上的甲板,皆是现成的舞台。我们可以相信,这种释放情感的方式源自茹毛饮血的先民,其粗犷豪放的身影足以使虚情假意的现代文明退远为背景。七月七小人节????这里的小人不是我们道德意义上的“君子”“小人”的“小人”,这里的“小人”是温岭的方言直译意为小孩子。闽南籍石塘人的祖先信奉妈祖女神,这农历七月七的小人节就是崇拜妈祖而在石塘风俗中留下的痕迹,至今已绵延了300多年。在七月七这一天,石塘当地的居民照例都要为自家未满16岁的孩子准备彩亭、彩轿,男孩扎亭,女孩扎轿,彩亭均为二至三层,由当地民间纸扎艺人用竹条、彩纸、泥巴扎制而成,彩亭上还分层装饰了各式绢人,取自民间戏曲故事人物,如《七仙女》、《八仙过海》、《西游记》等,个个栩栩如生,色彩绚丽。?孩了年满16岁时,就要有一个手拿雨伞的小纸人的“满金亭”,喻示这孩了从此长大成人。孩子的母亲、奶奶为其举行成人仪式,在桌子上摆放彩亭以及各式时令水果、老酒等供奉妈祖或七仙女,祷祝后彩亭焚烧,然后放鞭炮庆祝?。?????七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如何撰写发明专利ppt课件--如何撰写发明专利.pptx VIP
- 双螺杆泵产品样本.pdf VIP
- 中考数学计算题练习100题附答案(中考真题).docx VIP
- 《材料成型原理》教学大纲(金属凝固原理及塑性成形原理部分,基础知识点概括,考研必备).pdf VIP
- FANUC发那科 3.12机器人基础功能-全备份以及镜像备份操作.pdf VIP
- 2025年四川发展控股有限责任公司校园招聘笔试备考题库带答案详解.docx
- 创伤急救知识试题(含答案).docx
- 《现代物流学》(第四版)电子课件 第10章 现代物流学(第4版).pptx VIP
- 智慧农场建设方案.docx VIP
- FANUC发那科 4.15机器人通讯支持-Profibus通讯设置(机器人做从站).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