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小开河引黄泥沙堆积区综合修复措施的改土效应评价.pdf
· 46 · 海 河 水 利 2016年2月
DOI:10.39696.issn.1004-7328.2016.01.017
小开河引黄泥沙堆积区
综合修复措施的改土效应评价
王景元 ,刘翠丽 ,王兴霞 ,王 力 ,李勇强
(1.滨州市小开河引黄灌溉管理局,山东 滨州 256600;
2.滨州市水利局,山东 滨州 256600)
摘 要:黄河是高含沙河流,引黄必然引沙,小开河引黄灌区沉沙池的清淤弃土区多年 累计了大量泥沙,又称泥
沙堆积区,因缺乏植被保护 ,土地沙化和水土流失现象特别严重。2011年采取工程技术及配套生物修复措施进
行了综合治理并跟踪监测,探讨了泥沙堆积区不同植被类型对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影响和对土壤速效N、P、K含量
的影响 ,对引黄泥沙的综合治理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综合措施;监测方法;有机质影响;速效N 、P、K影响
中图分类号:S15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328(2016)01—0046—03
小开河引黄灌区(117。42一118。04E,37。17~ 淤时用泥浆泵清淤弃土,并尽量淤平。春秋进行农
38。03N)位于黄河下游利津水文站上游60km,隶 业种植 ,增加植被覆盖率,做到清淤、改土、用土、种
属黄河三角洲腹地,灌区属黄河冲积平原,属半干 植 良性循环。
旱、半湿润季风气候 ,年均降水量584mm,6一 月平 1.1 工程措施
均降水量457mm,占全年的78.25%;平均水面蒸发 建立弃土场,将沉沙池内的清淤泥沙引入弃土
量 1154mm,平 均气温 12.3℃ ,极端最 低气 场地,全面平整后进行地块分割,以利于农林经营;
温一22.7℃,极端最高气温40.8℃,平均无霜期210 在弃土场内根据实际地形,每隔200—250m设置1
d,年光照时数2400~2700h。 道分割坝,坝顶宽3.0m,坝高2.5m,外坡 1:2;在弃
小开河引黄灌区采取长距离输沙技术,沉沙池 土场四周建立挡土围坝,坝顶宽5.0m,坝高3.0in,
建在距离渠首51.3km处 ,集中沉沙、以挖待沉。由 外坡 1:2。这样一来 ,泥沙堆积形成 l2个长200—
于每年清淤30万m,66.1hm的弃土场堆积了大量 300m、宽200—250m的网格池。
泥沙,高出地面2~3In,因缺乏植被保护,土地沙化 1.2 生物措施
和水土流失现象特别严重。 在网格池 内进行农林间作 ,农作物以玉米 、棉
1 综合治理措施实施 花、花生和大豆为主,主要采取对外承包模式,鼓励
在泥沙堆积区内,对清淤弃土区进行网格化封 群众采用覆膜保墒、保土保肥种植方式;乔木树种以
闭筑堤,弃土区四周建立挡土坝,既作排淤围堰,又 速生杨树为主,株行距为3.0rex3.0m,密度为 1100
作绿化平台,营建乔木、灌木及草本的立体配置模 株/hm,随着树木郁闭度的增加,逐渐摆脱农作物的
式,水平配置以混交林营建为主,做到防风固沙。网 种植。挡土坝上进行乔灌草混交模式的栽植,乔木
格间的地块用来种植农作物,秋末庄稼收获后对部 树种以刺槐、白蜡为主,株行距平均为3.0mx3.0in,
分堆积泥沙外运进行资源化利用,或用来填筑路基、 密度为1100株/hm2;灌木树种以紫穗槐、连翘为主;
园林绿化、农村建设 ,颗粒较细的用来烧砖,然后清 挡土坝外坡植草固坡,草本种类以当地的狗尾草、地
黄等为主。
收稿 日期:2O15—1o__23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