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中国文化名著导读(论语)专题课件{共66张PPT}.ppt

中国文化名著导读(论语)专题课件{共66张PPT}.ppt

  1. 1、本文档共6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文化名著导读(论语)专题课件{共66张PPT}

中国文化名著导读·孔子 孔子的问题: 仁与礼: 如何将外在的社会秩序(礼) 与内在的道德情感(仁)统一起来。 A . 学与乐的关系: 将对于外在秩序的学习 与人们内在的主观欲求统一起来。 这种统一就是“乐”。 C。如何将对社会的愤激批判 与有效的社会改造措施结合起来。 中庸之道,时中。 D。如何将先民的生存智慧与人类对于未来的美好向往调和起来。 * * * * *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论语·颜渊篇》 夫仁者,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 《论语·雍也篇》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卫灵公篇》 以上的仁德(形而下的仁)很易理解,以下的(形而上的仁)就不那么容易理解了。 子曰∶「予欲无言!」 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 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17·17 第四节:学与乐 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 愠,不亦君子乎?” 第一章第四节:学与乐 2 ·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第一章第四节:学与乐 3 · 下学而上达 第一章第四节:学与乐 4· 学是学此乐,乐是乐此学。 宋明理学家 五。权与中庸 子曰:「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可与适道,未可与立;可与立,未可与 权。」子罕9:30 随心所欲(权也)不逾矩。 注:可与,指人们同做一件事,人-人交往。 李泽厚译: 可与共道:可以走同一条路。 可与立:可以坚持同样的原则性。 可与共权:有同样的灵活性。 李泽厚:“经”与“权”是孔学一大问题,我以为译为“原则性”与“灵活性”最贴切,……如何掌握此二者,就是所谓“领导的艺术”、“做人的艺术”,也即老子讲的“道”,完全要看具体的情况而定。……“权”与个体性相关,它是个体的自由性、自主性的实践和显现。 权者,反经而善者也。 《孟子·赵歧注》 常谓之经,变谓之权,权其常经而挟其变权,乃得为贤。 《韩诗外传》 程子注:汉儒以反经合道为权,故有“权变”、“权术”之论,术皆非也。权只是经也。 朱子:程子非之,是矣。然以“嫂溺援之以手”之义推之,则权与经亦当有辩。 淳于髡曰:“男女授受不亲,礼与?”孟子曰:“礼也。”曰:“嫂溺则援之以手乎?”曰:“嫂溺不援,是豺狼也。男女授受不亲,礼也;嫂溺援之以手者,权也。”与,平声。援,音爰。淳于,姓;髡,名;齐之辩士。授,与也。受,取也。古礼,男女不亲授受,以远别也。援,救之也。权,称锤也,称物轻重而往来以取中者也。权而得中,是乃礼也。 曰:“今天下溺矣,夫子之不援,何也?”言今天下大乱,民遭陷溺,亦当从权以援之,不可守先王之正道也。曰:“天下溺,援之以道;嫂溺,援之以手。子欲手援天下乎?”言天下溺,惟道可以捄之,非若嫂溺可手援也。今子欲援天下,乃欲使我枉道求合,则先失其所以援之之具矣。是欲使我以手援天下乎?此章言直己守道,所以济时;枉道殉人,徒为失己。 今日似更应注意此种重视个体性、灵活性亦即主动性的儒学方面,而与宋明理学相区别。 《论语今读》第237页。 『14·17』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小信也也,自经於沟渎,而莫之知也!」 『18·1』微子去之;箕子为之奴;比干谏而死。孔子曰∶「殷有三仁焉!」 钱逊,《论语浅解》:孔子不要求人们只有一个模式。这是“权”的体现。 『18·8』逸民∶伯夷、叔齐、虞仲、夷逸、朱张、柳下惠、少连。子曰∶「不降其志,不辱其身,伯夷叔齐与?」谓柳下惠、少连∶「降志辱身矣;言中伦,行中虑,其斯而已矣!」谓虞仲、夷逸∶「隐居放言,身中清,废中权。」「我则异於是,无可无不可。」 中庸真诠 中庸,无过不及,恰好是捍卫“已”的本真存在。“已”不是理念,不是希腊数学上的绝对圆形,而是人凭着自身的良知,在人类历史经验的帮助下,去真正认识自已的一个动态过程。 『⒍29』子曰:“中庸之为德也,甚至矣乎!民鲜久矣。” 『16』子贡问∶「师(子张)与商(子夏)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仲尼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中庸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而平常之理,乃天命所当然,精微之极致也。惟君子为能体之,小人反是。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中庸》第二章 “时中”小注: (1)唯变所适,时指情境。 (2)时,君子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

文档评论(0)

wyj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