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之语言诗眼.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诗歌鉴赏之语言诗眼

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 什么叫“诗眼”? 刘铁冷在《作诗百法》中说:“诗之有眼,犹人之有目也。” 人之目,乃心灵之窗口;诗之眼,则是洞察诗词旨趣的窗口。所谓“诗眼”,是指诗歌中最能开拓意旨和表现力最强的关键词句。有时是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词)、有时是全篇最精彩和关键性的句子。 常见设问方式 1.全诗的诗眼是什么?请作简要分析。 2.有人说,本诗诗眼是某某字,你同意这个说法吗?为什么?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 3.找出全诗的诗眼,请简要分析其妙处。 4.本诗是怎样以某某字词统摄全篇或贯穿全篇的?请结合全诗进行简要赏析。 5.全诗围绕某字(词)展开,请结合全诗分析。 6.某一句妙在何处。 2002高考试题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参考答案 答:诗人不眠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喜爱山中夜景,前四句描写山中月夜美景,第五句“开门惜夜景”,“惜”字表达了诗人对山中夜景的喜爱;二是思家,最后两句中“无家客”“独”表现出诗人的孤独和羁旅思家之情。 【答案】 高峻山峰在一片积云中突现,基于这种观感,作者运用了拟人手法,以“清瘦”形容山峰,突出山峰的高峻挺拔,造语新奇;一个“出”字,作者运用了以动写静的手法,赋予山峰动感,使山峰与云层形成了尖耸与广阔、跃动与静态相结合的画面。 * 孝义二中 吴锦秀 2015高考新课标复习 ---(二)“诗眼” 高考命题趋势 27% 27% 33% 课标? 2015年 2013年 2012年 2014年 语言题在诗歌鉴赏题中比例 广东 江苏湖北 四川天津 大纲 福建 湖南湖北 山东广东 广东 安徽湖北 四川辽宁 2004高考江苏卷 有人说,本诗诗眼是标题中的“怨”字,你同意这个说法吗?为什么?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 怨 怨年年岁岁频繁调动 怨时时刻刻练兵备战 怨气候酷寒 怨山河阻隔 征人怨 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 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 万里黄河绕黑山。 全诗 情感 诗眼 揭示主旨(情感) 整首诗 某一句 传神的动词 富有情韵形容词 巧用辞格的其他词语 诗眼或为一字,或为一词,或为一句。其位置并不固定,可以在题目中,也可以在诗中。 统摄全篇(内容、结构) 塑造形象(人、物) “诗眼型”题目的答题步骤 第一步,指出该字(词)、句的基本含义;(明确所有指向) 第二步,结合诗句进行梳理,列举全诗围绕该字(词)、句(诗句应围绕词展开)写了哪些内容,所用技巧应明确; 第三步,考虑该字(词)、句对主旨表达、形象塑造以及在诗的结构上所起的作用。 答:“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步骤一)。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步骤二)。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山寺夜起 江湜 月升岩石巅,下照一溪烟。 烟色如云白,流来野寺前。 开门惜夜景,矫首看霜天。 谁见无家客,山中独不眠。 结合全诗分析诗人“不眠”的原因。 【注】【注】江湜 (shí )清代诗人。 2013年山东卷 夜 归 (宋)周密 夜深归客依筇行, 冷燐依萤聚土塍。 村店月昏泥径滑, 竹窗斜漏补衣灯。 chénɡ:田间的埂子,用来分界或蓄水。 “本诗是怎样以‘夜归’统摄全篇的?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注】筇qiónɡ:此代指竹杖。燐:即磷,鬼火。土塍 【答案】本诗写景扣“夜”,写情扣“归”。首句点明“夜深”,刻画出“归客”拄杖而行的疲惫之态。随后,以“冷燐”、“萤”、“月”等意象渲染夜色的凄凉,以夜深仍在田塍、泥径中孤身前行的艰难言归家心切。末句以深夜犹见“补衣灯”的感人画面收束,与先前的艰难和凄清形成反差,更烘托出游子深夜归家的复杂心情,意味深长。 初见嵩山 张耒 年来鞍马困尘埃,赖有青山豁我怀。 日暮北风吹雨去,数峰清瘦出云来。 [注] 张耒[lěi]:北宋诗人,苏门四学士之一,因受苏轼牵连,累遭贬谪。 9. “数峰清瘦出云来”一句妙在何处? (2012 辽宁卷) *

文档评论(0)

173****783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