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轮复习课件专题8: 近代列强侵华和中华民族抗争与探索.ppt

二轮复习课件专题8: 近代列强侵华和中华民族抗争与探索.ppt

  1. 1、本文档共17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二轮复习课件专题8: 近代列强侵华和中华民族抗争与探索

现代化(近代化)史观:认为:人类历史是实现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历史,包括政治.经济.包括经济的工业化和政治的民主化、思想文化上的科学化(或合理化)、大众化(或世俗化)进程;社会生活和风俗的演进,即城市化。 全球史观(整体史观) 认为:人类历史是一个整体,是从分散发展到整体发展演进的历史。 文明史观:认为:人类历史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纵向看,包括:采猎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 ; 横向看,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 革命史观(阶级斗争史观) 认为:人类历史是通过不断的革命斗争推动社会演进的历史。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斗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真正动力。据此形成的用阶级斗争的观点、方法去认识历史的方法,就是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史观。 社会史观 认为:人类历史不仅仅是政治.经济.思想.外交等大事件的历史,更是与平民百姓.关注民生问题和社会生活,包括衣食住行.风俗习惯等. 天京变乱:1856年,太平天国由盛到衰的转折点 ④杀 洪 杨 韦 石 ①逼 ②杀 ③责 ⑤疑 ⑥走 ⑦灭 天京变乱示意图 2、定都天京后革命意志减弱,腐朽思想滋长; 原 因 1、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根本原因); 影响 元气大伤,形势危急,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三)太平天国运动的治国方案 1、《天朝田亩制度》1853 太平天国运动 (1)《天朝田亩制度》的内容 (2)如何评价《天朝田亩制度》? 革命性: 空想性:没有真正实行过; 主观:缺乏安定的社会环境; 客观:平均主义无法调动生产积极性,违背社会规律,是根本无法实现的空想。 2、《资政新篇 》1859 洪仁玕 (三)太平天国运动的治国方案 太平天国运动 (1)目 的: (2)内 容:P54 (3)评价: 进步性: 空想性:没有真正实行过; 不是农民革命实践的产物; 缺乏相应的社会基础 和实施条件,处于战争环境未能推行(根本原因); 思考:比较《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 《方案》P16 (四)太平天国运动的性质、历史功绩、失败原因和历史教训 2、主要功绩 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双重任务);(新特点) 中国民主革命的先声; 1、性质 农民阶级领导的反封建反侵略斗争 3、失败原因 农民阶级局限性 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根本原因 4、经验教训: 太平天国运动 《方案》P16 客观原因 ▲农民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作用和局限性 1、作用: (1)农民阶级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力军,受本国封建主义和外国资本主义的双重压迫,具有革命性。 (2)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客观上起了阻止中国殖民地加速的作用,同时也为近代化减少了阻力。 2、局限性: (1)经济:不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 (2)政治:提不出切实可行的革命纲领。 (3)思想: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 (4)组织:带有严重的自私性和分散性,很难形成统一、坚强的领导核心。 辛亥革命 狭义:武昌起义 广义:1894——1912.3 从1894年兴中会成立到1912年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期间,资产阶级革命派为争取实现资产阶级民主而进行的一系列斗争。 辛亥革命 (一)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革命形势日趋成熟) 1、社会背景: 政治基础 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专制统治危机加剧——必要性 2、阶级基础: 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 3、思想基础: 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如三民主义); 5、军事准备: 一系列武装起义推动革命形势的发展(如黄花岗起义、保路运动等); 6、革命时机: 四川保路运动使武汉兵力空虚; ——可能性 4、组织基础: 革命团体和政党的相继建立(如兴中会、同盟会 [背景、概况] 、文学社和共进会的活动等); 清末“新政”(1901—1905)和 “预备立宪”(1906——1911) 【清末新政】 1、背景: 清朝末年,革命形势发展,列强要求清政府迅速改变当前的无能状态。当时的清政府和军队已经无法应付当时的政治局势,财政上也出现了严重的亏空,这使清朝统治者感到自己的统治地位已经开始动摇。因此,维护清王朝的统治成为统治者们面临的重要课题。 2、时间:1901年到1905年,清政府连续颁布了一系列 “新政”上谕。 3、内容: (1)筹饷练兵:编练新军。 (2)振兴商务,奖励实业。 (3)废科举(1905),办学堂,派留学 。 (4)改革官制,整顿吏治。 4、评价: 清末“新政”在政治上增设了一些适应近代化的机构(总理衙门改名为外务部),修改了《大清刑律》,废除酷刑峻法,注入了一些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的原则。 在经济上,允许和奖励私人资本主义的自由发展,承担保护资本主义工商业的责任,提高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和社会地位;客观上有利于民族资本的发展(如奖励工商)。 在文化教育上,给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wyj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