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志于道》同步练习.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士志于道》同步练习

《士志于道》同步练习 一、基础巩固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讷:语言迟钝 B.刚、毅、木、讷近仁 木:愚笨 C.行人子羽修饰之 行人:古代外交官 D.巧言令色,鲜矣仁 鲜:少 2.下列句子中加点“之”的用法和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世叔讨论之     B.知之为知之 C.宋何罪之有 D.东里子产润色之3.下列句子中不含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取瑟而歌 B.小不忍,则乱大谋 C.因小失大 D.勇者不必有仁 4.下列句子中不是特殊句式的一项是(  ) A.则小子何述焉 B.昔者龙逢斩,比干剖 C.孔子辞以疾 D.辞达而已矣 5.(对应本课“局部探究”题)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B. C. D. 6.名句填空。 (1)有德者必有言,__________________。 (2)巧言乱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巧言令色,__________。 (4)君子欲________而敏于行。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7~8题。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 夫圣人之治国,不恃人之为吾善也,而用其不得为非也。恃人之为吾善也,境内不什数;用人不得为非,一国可使齐。为治者用众而舍寡,故不务德而务法。 (《韩非子》) 【注】 为吾善:自我完善。用:使。不什数:不能用十来计算,即不到十个。 7.从上面两段文字中,概括出孔子和韩非子的为政观。 孔子:________ 韩非子:________ 8.对这两种为政观进行简要评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论语》中的文字,回答9~10题。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 9.以上选文是关于人际交往的,这样做同时也体现了孔子思想中怎样的重要原则?用四字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孔子教导子贡的交友之道,有人认为这样做是对朋友不负责任,但还有人认为并非不负责任,而是体现了以自主、独立、平等的个体关系为基础的交往准则,对后一种说法,你认同吗?请阐释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表达 11.仿照下面的示例,仍以“生命”为话题,另写两句话,要求内容贴切,使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 生命像一粒种子,安于沉睡将成为空壳,勇于萌动才能长成大树; 生命像一眼清泉、吝于喷涌将成为枯井,志在远方才能流成大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的文段,按照要求回答问题。 “你幸福吗?”“我姓曾。”这段神奇的对话出现在近日某电视台播出的“你幸福吗”特别调查节目中。这名务工人员看似文不对题,却因令人遐想联翩的回答在网络上火速走红,被网友们封为2012又一“神一样的回复”。在随后几天的节目中,面对记者“你幸福吗”的提问,类似的“神回复”竟然频出不断:“你幸福吗?”“你问我幸福吗?姐姐你可真逗。”“你幸福吗?有什么遗憾吗?”“现在还没有成功地收回钓鱼岛。”“你遇到过什么最坏的事?”“(接受你采访)队被人插了。”……这些答非所问的搞怪回答让收看节目的观众忍俊不禁,更引发了网络上热议连连。 针对上述________________的情形。有评论指出,记者面对各异的受访对象,所用的语言应符合不同受众的习惯,提问的方式应有所区别,不宜千篇一律,问题的设置应细分而具体,不宜大而抽象。如果把“你幸福吗”这样的问题细化分解为贴近受访者日常生活的小问题去问,可能就不会出现这些尴尬场面。 (1)请概括第一段话的文意,将第二段的空缺处补充完整。(不超过15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假如你是一名记者,就“你幸福吗”这一问题你会怎么提问?请从下面的受访者中任选其一,写出你的提问内容,要求语言得体,简洁明了,不超过60字。 小学生 中年民工 农村老人 受访者:________ 记者:____________________……那么,你觉得现在幸福吗? 【解析】 木:质朴。 【答案】 B 【解析】 C项为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A、B、D三项均为代词。 【答案】 C 【解析】 A项,歌:名词用作动

文档评论(0)

xcs8885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006513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