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水环境中及界面过程(挥发).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5章 水环境中及界面过程(挥发)

* 双膜理论是基于化学物质从水中挥发时必须克服来自近水表层和空气层的阻力而提出的。这种阻力控制着化学物质由水向空气迁移的速率。 化学物质在挥发过程中要分别通过一个薄的“液膜”和一个薄的“气膜”。 双膜理论将传质过程的机理大大简化,而变为通过传质两层薄膜的分扩散过程。 * 挥发速率主要取决于有机物本身的亨利系数、水体的几何形状和流型(如水面大小、流速等) 亨利系数大于10-4atm.mol-1m-3的有机物,在浅而流速较快的河流中具有显著的挥发速率,随着距离的延长和时间的推移将逐渐挥发至大气中。 * 上次课主要内容 I.分配理论 II.分配系数 沉积物(土壤)/水分配系数Kp 沉积物(土壤)/水标化分配系数Koc 生物浓缩系数(因子)BCF或KB 有机污染物在水环境中的迁移转化 吸附作用 挥发作用 水解作用 光解作用 生物降解作用 5.4 挥发作用 在环境水体中,挥发是有机污染物的重要迁移途径之一,尤其是对亨利常数大于1.0130×10-3atm·m3·mol-1的高挥发性有机物. 亨利定律 定义: 亨利定律是表示的一个化学物质在气-液相达到平衡时,溶解于水相的浓度与气相中化学物质浓度(或分压力)有关, 亨利定律的一般表示式: p=KHcw KH =p/cw 式中:p——污染物在水面大气中的平衡分压,Pa; cw ——污染物在水中平衡浓度,mol/m3; KH ——亨利定律常数,Pa?m3/mol。 ------亨利定律常数的替换形式(无量纲) (1) CW ----污染物 在水中平衡浓度, mol· m-3 Ca ----污染物 在空气中的摩尔浓度, mol· m-3 在文献报道中,常用的确定亨利常数的方法 (2) 对于微溶化合物(摩尔分数≦ 0.02) 亨利定律常数也可估算: Ps ------- 纯化合物的饱和蒸气压, Pa; MW ------摩尔质量; SW -------化合物在水中溶解度 mg ? L-1 Eg. C2H4Cl2的蒸汽压2.4×104pa,20℃时在水中溶解度为5500mg/L,则kH=2.4×104×99/5500=432pa·m3/mol KH(Pa? m3? mol-1)= 例 估算气-水交换的方向 在自然界和人类起源过程中,C1和C2卤代烃曾广泛分布于空气和海洋当中。以20世纪80年代为例,1,1,1-三氯乙烷(也称甲基氯仿,MCF)和三溴甲烷(也称溴仿,BF)在北半球空气中和北冰洋海水中的浓度见表1, 项目 MCF BF 空气中的浓度/ng·L-1 0.93 0.05 北冰洋中海水表面(0-10m)浓度/ng·L-1 2.5 9.8 (MCF)=6.5bar·L·mol-1 (BF)=0.2bar·L·mol-1 (0℃ 时) 问题 利用以上给出的MCF和BF的浓度,试估算当水温为0℃时,北冰洋海水表面与空气之间这些化合物是否存在净流量,如果有,指出流动的方向(即海水 空气或空气 海水)。 Fz----- 挥发通量(单位时间内通过垂直于挥发方向的单位面积的物质量) (M? L-2? T-1) C----溶解相中有机毒物的浓度; Kv-----挥发速率常数(L/T); P-----在所研究的水体上面,有机毒物在大气中的分压; KH-----亨利定律常数 与大气分压平衡时水相中的浓度 二、挥发速率方程 Kv’-----单位时间混合水体的挥发速率常数(T-1); Z -----水体的混合深度(L) 与大气分压平衡时水相中的浓度 多数情况下,有机化合物的分压几乎为0,则 挥发半衰期 Kv ? 双膜理论 化学物质从水中挥发时必须克服来自近水表层和空气层的阻力。 气膜和液膜控制了化学物质由水向空气中迁移的速率。 :在气相通过气膜的传质系数; :在液相通过液膜的传质系数; :从液相挥发时存在的浓度梯度; :在气相一侧存在一个气膜的浓度梯度 两相相内传质通量 化学物质在气液界面上达到平衡并且遵循亨利定律 当亨利定律常数 1.0130×102Pa·m3·mol-1时,受液膜控制,属易挥发物质 当亨利定律常数 1.0130Pa·m3·mol-1时,受气膜控制,属难挥发物质 有两种方法可估计Kv (1) 用典型的Kl和Kg值,仅KH是独立变量,允许至少有七个数量级的变化; (2) 分别求出Kl和Kg值 A 根据水的蒸发速率,获取气相迁移速率 ------水蒸气的气体迁移速率,cm·h-1 V ----- 风速,m·s-1 Da----污染物在空气中的扩散系数; Dw----水蒸气

文档评论(0)

ctuorn037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