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岩浆活动期划分表.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岩浆活动期划分表

表3-1 中国岩浆活动期划分简表 岩浆 活动期 地 质 时 代 同位素年龄值/ Ma 代 纪 喜马拉雅期 新生代 (Cz) 第四纪(Q) 2.6 23.2 65 137 205 250 295 354 410 438 490 543 680 800 1 000 1 400 1 800 2 300 2 500 2 800 3 200 3 600 3 600 新近纪(N) 古近纪(E) 燕山期 中生代 (Mz) 白垩纪 (K) 侏罗纪 (J) 印支期 三叠纪(T) 华力西期 晚古生代 (Pz2) 二叠纪 (P) 石炭纪 (C) 泥盆纪 (D) 加里东期 早古生代 (Pz1) 志留纪 (S) 奥陶纪 (O) 寒武纪 (∈) 震旦期 新元古代 (Pt3) 震旦纪 (Z) 南华纪 (Nh) 晋宁期 青白口纪 (Qb) 四堡期 中元古代 (Pt2) 蓟县纪 (Jx) 长城纪 (Ch) 吕梁期 古元古代 (Pt1) 滹沱纪 (Ht) 前吕梁期 太古宙 新太古代 Ar3 中太古代 Ar2 古太古代 Ar1 始太古代 Ar0 岩浆岩 中国岩浆活动频繁,自早至晚可划分为前吕梁期、吕梁期、四堡期、晋宁期、震旦期、加里东期、华力西期、印支期、燕山期、喜马拉雅期等10个岩浆活动期,延续时限大于2 500 Ma(表3-1)。各期尚可分出早、中、晚或早、晚亚期。华南地区,燕山早期及燕山晚期可细分出3个或2个阶段。形成方式有侵入、喷溢、喷发、喷发-沉积等。侵入岩分布广泛,出露总面积1 037 432 km2,单个岩体的规模及形态不一,多期或同期岩浆多次侵入或喷发叠加所成的复式岩体甚多。岩浆活动强度、岩体产状、规模和分布明显受构造控制。岩石类型从超基性、基性、中性、中酸性—酸性到碱性岩均有。每一类型尚有多种岩石和岩石组合(岩石分类、命名按国际地科联1989年推荐的QAPF分类及其命名方案)。不同的岩浆期、岩浆成因、产状、岩性组合、岩石类型往往形成特定的矿产。 超基性岩出露面积约3 921 km 2,大多数是构成蛇绿岩的组成部分,主要分布在新疆阿尔泰、东西准噶尔、卡拉麦里、天山、昆仑山、阿尔金山等地区,甘—青的祁连山、青海祁曼塔格山、阿尼玛卿山,陕西勉县—略阳地区。西藏地区主要见于两带:北带(班公错—改则—班戈—那曲—丁青沿澜沧江进入云南),南带(由师泉河、象泉河沿喜马拉雅山北坡向东至仲巴,又自藏东洞嘎向北东至墨脱向南东至中—印边境),云南哀牢山西侧以及澜沧江一带。此外,在内蒙古二连浩特—苏尼特左旗—东乌珠穆沁旗,黑龙江新林和完达山,皖东南—赣东北以及台湾省东部也有超基性岩出露。 基性岩出露总面积约14 590 km 2,除了在基性—超基性岩带产出者以外,较为集中分布的有山西中条山、五台山,陕南秦岭,鄂北和鄂西北部出露的早、中元古代辉长辉绿岩墙群,川中、川南、滇北、黔西北、桂西的二叠纪峨眉山玄武岩,冀北、内蒙古赤峰—克什克腾旗—锡林浩特—白音图嘎的新近纪汉诺坝玄武岩,内蒙古东北、黑龙江北部大兴安岭东西两侧的侏罗纪—白垩纪基性火山岩,黑龙江五大莲池、牡丹江镜泊湖、吉林敦化—通化—长白—临江北东向分布的新近纪玄武岩,以及台湾省、雷州半岛和海南岛北部的新近纪—第四纪玄武岩(图3-1)。 碱性岩出露面积仅有1 564 km 2,主要分布在云南南部和西部,四川南部,青海西南部,新疆天山南坡、辽宁东北和浙江西南等地,多为小岩体。 中性—中酸性—酸性岩分布十分广泛,全国除个别省市外,均有出露。中性侵入岩出露面积为29 255 km 2,中酸性和酸性岩类侵入岩面积达9 88102 km 2。在中国西北、华北和东北以前吕梁期(始太古代—新太古代)、吕梁期(古元古代)、加里东期(寒武纪—志留纪)、华力西期(泥盆纪—二叠纪)等岩浆活动最为强烈,并构成向南突出的弧形带状分布的构造岩浆带,自北向南为阿尔泰—额尔古纳带、天山—阴山—大兴安岭带、昆仑山—祁连山—秦岭—大别山—苏鲁带;中国华南、华东地区以四堡期(长城纪—蓟县纪)、晋宁期(青白口纪)岩浆活动较为强烈;在中国东部(大兴安岭—太行山—武陵山以东)以印支期、燕山期(三叠纪—白垩纪)岩浆活动最为强烈,自北而南构成了小兴安岭—张广才岭—长白山—辽东半岛带、鲁东沿海带、华北燕山带、华南—东南沿海带、海南岛带;喜马拉雅期(古近纪—第四纪)岩浆活动在中国西南地区最为发育,自北而南为巴颜喀拉—甘孜—理塘带、冈底斯带、喜马拉雅带。上述不同时期岩浆活动的空间分布和宏观特点,大致反映了中国以华北陆核为中心,先北后南,最后为西南逐渐拼合的地壳

文档评论(0)

shenlan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