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对数幅频特性渐近线→传递函数
《机械工程控制基础》 能 源 与 动 力 工 程 学 院 School of Energy Power Engineering * * 频率特性与系统辨识 第九章 工程系统 过程或设备 系统数学模型 描述系统入出关系 自然科学 物理 化学 天文 地理 生物 社会科学 经济学 人口学 社会学 心理学 9.1 基本概念 系统辨识:根据输入输出信号得到系统数学模型 工程系统或物理系统 建立模型 机理分析法(各定律) 系统辨识法 系统辨识问题基本结构 1. 系统辨识分类 全辨识:黑箱问题 2. 系统辨识步骤 1) 确定模型结构 2) 选择输入:脉冲、阶跃等激励,或正常运行信号 4) 数据处理,参数估计 5) 实验验证模型的正确性 离线辨识:先观测记录,然后离线集中处理 3) 记录入出数据 部分辨识:灰箱问题 在线辨识:对数据递推计算,修正刷新已有估计值 一、谐波输入, 测录频率特性 谐波发生器 不同频率w ——绘制对数幅频特性曲线 9.2 系统辨识的频率特性法 测录各w下的 Xi(w), Xo(w), t(w), T(w) ——绘制对数相频特性曲线 二、频率特性实验曲线→对数幅频特性渐近线 渐近线斜率:0, ±20, ±40, ±60 dB/dec 由低频到高频 逐渐逼近实验曲线 得到对数幅频特性渐近线 2. 找出各转角频率和各渐近线斜率,确定各环节 3. 非最小相位修正(见后例) 1. n阶系统,低频段积分环节 低频段幅频:过点(1,20lgK) 和 (K1/n,0) 三、 对数幅频特性渐近线→传递函数 读出两点坐标,算出K和n 例 (1) 实验线 →渐近线 (2) 环节及转折频率 =(1,20),K=10 积分环节,n =1 惯性环节w1=1, 导前环节 w2=2, 振荡环节 w3=8 (3) 低频渐近线,I 型系统, n =1 坐标(1,20lgK) 坐标(K1/n,0) =(10,0),n =1 (4) 振荡环节w3=8, wn=8 ,wr=5.6 K=10 ,n=1 惯性环节w1=1,T1=1 导前环节w2=2,T2=0.5 振荡环节w3=8, wn=8 ,wr=5.6 (5) 频率特性初步估计 上式相频曲线(红色)与相频实测曲线(蓝色)有差异 (6) 非最小相位修正 频率越高,j 的差别越大 → 存在延时环节 e-t w e-t w→ e-q → q =t w 最小相位系统?? w= 10 s-1时, q =-215o-(-330o)=115o=115/57.3 弧度=2弧度 , 2=t ×10 , t =0.2 s (7) 系统传递函数 例:确定如图所示最小相位系统的传递函数 w1=0.1处,+20dB/dec; 一阶微分环节 w2处, 0dB/dec 惯性 w3处,-20dB/dec 惯性 w4处,-40dB/dec 惯性 w5处,-60dB/dec 惯性 系统传函 (1) 20lgK=30dB,则K=31.6 (2) 对数幅频特性直线方程 从低频段开始,wA=w2,wB=0.1 L(wA) =40dB,L(wB) =30dB k=20dB/dec,得w2=0.32 同理,可分别求出w4,w5 得 * * 已知某最小相位系统开环对数幅频特性如图所示, 求开环传递函数; 求系统的幅值穿越频率wc,并计算系统的相位裕度; 绘制系统的开环对数相频特性图;并在图上标注系统的相位裕度; 判断系统是否稳定; 若系统开环增益增加10倍,系统开环对数幅频特性和开环对数相频特性有无变化?如何变化?系统相对稳定性如何变化。 * * 1、由L(w)各段频率可知 (T1T2) K=w2=202=400 由w=w1时,L(w1)=20lg4,则 ∴ w1=10,T1=1/10=0.1 T2=1/100 * * 2.由图知: 系统稳定 开环对数幅频特性上移20dB,相频特性无变化,系统相对稳定性变差。 P.317 作业:9.2 * * 返回 谢谢合作 祝你成功 《机械工程控制基础》 能 源 与 动 力 工 程 学 院 School of Energy Power Engineering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