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文档与:如何对数学教材进行宏观把握和微观深入 .ppt

视频文档与:如何对数学教材进行宏观把握和微观深入 .ppt

  1.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视频文档与:如何对数学教材进行宏观把握和微观深入

如何对数学教材进行宏观把握和微观深入 报告人:李祎 教授 博士 数学教学设计需要“三吃透”: 吃透教材 吃透学生 吃透理论 数学教学设计需要“两翅膀”: 数学科学素养 教学理论素养 一、如何对数学教材进行宏观把握 1、数学学科本质的把握 2、数学知识线索的疏理 3、数学知识前后的联系 一、如何对数学教材进行宏观把握 1、数学学科本质的把握 示例1:解析几何的本质 示例2:微积分的本质 示例3:代数的本质 代数的本质是用符号表示数和未知数参与运算。 代数主要研究:数式运算和方程求解。 两种数;三种式;六种运算;四类方程。 进一步发展:未知数更多的方程,次数更高的方程。 从代数式(符号代表数),到方程(符号代表未知数),到函数(符号代表变数)(函数实质是几何的代数化) 一、如何对数学教材进行宏观把握 2、数学知识线索的疏理 示例1:数的发展的疏理 正整数,正分数,正无理数;负数;复数。 示例2:面积与体积的疏理 面积: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圆 (化归转化) 体积:长方体→柱体,锥体,台体,球体 (祖暅原理与化归转化) 示例4:函数单调性的螺旋上升,共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在初中学习了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图象的基础上,对增减性有一个初步的感性认识; 第二阶段:在高一进一步学习单调性的严格定义,从数和形两个方面理解函数的单调性; 第三阶段:在高二利用导数为工具研究函数的单调性; 第四阶段:在高三复习课中对函数单调性的复习。 一、如何对数学教材进行宏观把握 3、数学知识前后的联系 (1)立几定理的证明 (2)方法的角度: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的证明 点到平面的距离公式的推证 (3)内容的角度: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 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 二、如何对数学教材进行微观深入 1、通过“追问” 形成正确认识 2、通过“追问” 获得深层理解 3、通过“追问” 拓展学科知识 4、通过“追问” 获得较高观点 5、通过“追问” 形成多元化思路 二、如何对数学教材进行微观深入 1、通过“追问” 形成正确认识 首先解决“教得对不对”的问题,再解决“教得好不好”的问题。 示例1: 基本事件 示例2:单调区间问题(y=1/x)。 示例3:在指数函数中,为什么规定“a>0”。 示例4: 对弧度制的认识。 二、如何对数学教材进行微观深入 2、通过“追问” 获得深层理解 示例1:对“自然数”的理解。 示例2:对“分数加法”的理解 示例3:对“0不能作除数”的理解。 示例4:对规定“a0=1”的理解。 示例5:对于对数函数中,“底数a≠1”的理解。 二、如何对数学教材进行微观深入 3、通过“追问” 拓展学科知识 学问广博,学识丰富,多闻通达,用宏观的、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看待数学,这样教学时才能信手拈来、游刃有余。 示例1: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之后,就应自然追问:一元三次、四次等方程是否也存在求根公式? 示例2:学习了等差数列、等比数列之后,就应自然追问:有没有等和数列、等积数列呢? 二、如何对数学教材进行微观深入 4、通过“追问” 获得较高观点 示例1:偶数、奇数与自然数的个数。 示例2:集合的“三性”。 示例3:函数的定义。 二、如何对数学教材进行微观深入 5、通过“追问” 形成多元化思路 (1)等差数列求和公式的推导 ①配对求和(由高斯求和引出) ②化归转化(先求Sn=1+2+…+n) ③倒序相加 ④面积法 an=a1+(n-1)d,不妨设ai≥0 (a1+a2)/2+ (a2+a3)/2+… +(an-1+an)/2 = (n-1)(a1+an)/2 两段同时加(a1+an)/2,整理便得。 (2)等比数列求和公式的推导 ①等比定理 ②化归转化 提取a1: ③归纳猜想 ④错位相消 透视“错位相消”的实质 求和的实质 ⑤其它方法 提取q: 数学美的启示: (3)二项式定理的证明 能否严格进行推导和证明? (4)绝对值不等式的理解 动静转换 数形结合 谢谢 欢迎批评指正 * * 初中 函数 概念 表示法 正比例和反比例函数 一次函数 二次函数 高一 函数 定义 性质 幂、指、对函数 三角函数 高三 函数 用导数 研究函数 示例3:函数的学习 *

文档评论(0)

ctuorn037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