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志诗—嘉兴竹枝词供参习.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方志诗—嘉兴竹枝词供参习

“方志”:竹枝词、棹歌史料价值初探 之誉。 (7)历史陈迹 清嘉善柯万源著有《斜塘竹枝词》百首,其一有:“夏公胜迹在河干,片石经时觅已难。前岁阳侯狂鼓浪,更从何处觅忧患!”记述的是明永乐元年(1403)浙西大水,工部尚书夏元吉相度地宜,指导施工,役工十余万,采取“掣淞入浏”、“掣淞入浦”方案,使杭嘉湖及太湖水流顺畅入海,消除大面积积涝的事迹。夏氏在嘉善西塘镇设置测量水位的石标,就是上述的“忧欢石”,以水位正常为欢,以水位上涨为忧,是水文测量具有历史意义的设施。 清中晚期诗人吴曹麟有《语溪棹歌》五十首。语溪为崇福镇古称,有时也泛指崇德一县。《语溪棹歌》记载最多的是名胜古迹,数量约占一半,现大多已佚,少数连名字也湮灭不彰。但从诗中可以看出,在约200年前的清中晚期,这些古迹还较完整地保留着。 竹枝词、棹歌大都为嘉兴籍人士所作,一人写几十首乃至百首或更多,许多和诗、续诗均步朱彝尊原韵而作。棹歌一唱三百年,成为嘉兴独特的文化现象,因此完整地保存了几百年嘉兴的历史陈迹。 (8)文化交流 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海禁解除,乍浦作为对日贸易的主要港口,建有会馆、公所、书院。人文荟萃,名人学者踏至纷来,如朱彝尊、高士奇、杭世骏、阮元、吴骞、沈衡、李善兰等,并留下不少诗作。一些诗记述中日贸易和文化交流,如沈衡的《海上竹枝词》:“城中几日送梅雨,海上连朝舶趠风。报说洋船齐进口,便开官局看称铜。”林大椿的《为杨西亭(嗣雄)写东海归帆图系之以诗》:“海外长留五载余,帆回雪浪慰离居。相逢漫问归装物,可有新来日本书”。 清时嘉兴中日文化交流,古今典籍的传输占有主导地位。日本大庭脩在《江户时代唐船舶载书籍之研究》一文中,统计从康熙五十三年(1714)至咸丰五年(1855)经长崎港进口日本的汉籍6118种,总计57240余册。其中,乾隆初年至道光年间,从乍浦港购置进口的书籍有742箱,计15129册。 乍浦是中日文化交流的主要港口。中国商人把大量典籍运往日本,同时也把日本编撰、翻刻,乃至保存的中国失传书籍运回国内。黄遵宪《日本国志》记载江户时期日本编撰的说经类书约400余种,其他翻刻和校点的书籍则更多。正因如此,许多文人学者云集乍浦,访书,买书,打听“可有新来日本书”。 1846年,平湖沈筠辑刊《乍浦集咏》十六卷,当年就流传到日本。伊藤圭介、小野湖山把其中谴责英军侵占乍浦的诗作编为《乍川纪事咏》、《乍浦集咏钞》。两书选入“英吉利夷船”暴行的诗各80余首,作为“警世之书”于1848年出版。后日本学界认为,日本当时正面临西方列强“叩关”,国势堪危,《乍浦集咏》“起到显著的启蒙作用”。 结语 “补志乘之不足,备采风之选录”,竹枝词、棹歌体诗保存大量的地方史料,后学者深有感切。研究和发掘竹枝词、棹歌体诗的史料价值,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补史、续史、正史、解史。笔者认为,泛咏风土的竹枝词、棹歌,不应仅为民俗学者所重,历史学、地理学、方志学乃至整个社会科学界都应予以重视,并多加探究。 主要引用和参考书目 1、沈筠.乍浦集咏.道光二十六年(1846)刊本 2、政协嘉善县文史委.嘉善县乡土风情诗汇编.嘉善:内部出版,1992 3、平湖市史志办 《平湖竹枝词汇编》[M]香港:香港天马图书有限公司,2004 4、谭吉璁.鸳鸯湖棹歌.乾隆四十年(1775),槜李诗系本 5、朱彝尊.鸳鸯湖棹歌.清光绪四年(1878),孙氏携李遗书本 8、丘良任《竹枝纪事诗》[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1994 9、顾炳权.上海历代竹枝词[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1 10、袁学澜.吴郡岁华纪丽[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 《鸳鸯湖棹歌》(孙氏携李遗书本,下略)自序 《冷庐杂识清陆以湉撰 崔凡芝校 中华书局 1984 《嘉兴县志》明·天启四年1624)修 祟祯间罗炌续修 《上海洋场竹枝词》顾炳权上海书店出版社 《鸳鸯湖棹歌》(五十二) 《魏塘竹枝词》(嘉善县乡土风情诗汇编本) 《武原竹枝词》清朱恒撰刻本 《斜塘竹枝词》(嘉善县乡土风情诗汇编本) 《鸳鸯湖棹歌》(六十八) 《震泽县志》三十九卷 清乾隆十一年陈和志修 “罛船竹枝词11《集诗》清金友理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 《太湖备考》卷16《杂记》 《东山古诗四百首》杨维忠编注 远方出版社 2002 “嘉兴屯田纪绩记并序”《稀见中国地方志汇刊》中国科学院图书馆选编 中国书店1992 同上 《嘉禾杂咏》(引用,不详) 明初时,因吴淞江淤浅严重,黄浦口淤塞不通,时户部尚书夏元吉疏浚吴淞江南北两岸支流,引太湖水入浏河、白茆直注长江,即“掣淞入浏”;又疏浚上海县城东北的范家浜(即今黄浦江外白渡桥至复兴岛段),使黄浦从今复兴岛向西北流至吴淞口入注长江,此后吴淞口实际成了黄浦口,故有“掣淞入浦”或“黄浦夺淞”之说,此后吴淞

文档评论(0)

ustt00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