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文化系列]关怀生命与汽车产业.docVIP

[汽车文化系列]关怀生命与汽车产业.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汽车文化系列]关怀生命与汽车产业

[汽车文化系列]关怀:生命与汽车产业 作者:王蒲生 ? 和平时代的战争   1899年8月的一天,一名叫利斯科的妇女与家人在伦敦海德公园的水晶宫游览路线上游玩时,被一辆疾驶而来的汽车撞倒后殒命,成为历史上第一位车祸牺牲者,自此车祸悲剧的帷幕被拉开了。而这出悲剧一经开演,就再也没有收场。 ????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车祸已成为人口非自然死亡及伤残的主要起因,危害甚至超过了自然灾害。在1900年~1990年间,地震造成的死亡人口是130万人,而在同一时期,车祸则夺去了2235万人的生命。而且每年车祸的死亡和受伤人数呈增长趋势:1900年~1920年死亡100万人,1921年~1940年死亡200万人,1941年~1960年死亡500万人,1961年~1991年死亡1435万人。迄今为止,全球被汽车夺去的生命已超过3000万,受伤者则难计其数。 ????今天,在这个有5.5亿辆汽车爬行的行星上,每年约有70万人丧身车祸,1000万~1500万人受伤。这就意味着全世界每45秒钟就有1人因车祸死亡,每2秒钟有1人受伤。在美国,仅1997年就有4.3万人死于车祸,230万人在车祸中受伤。在中国,1999年的交通事故死亡人数达到8.4万人,受伤者28.6万人。这就是说,每天大约有230人在车祸中丧生,780多人受伤。 ????车祸的危害其实也不亚于战争。在美国,90多年来,死于车祸的美国人已超过270万,是美国人在两次世界大战、朝鲜和越南等战争中死亡总人数的4倍;而在车祸中致残的人数则多达9200万,是本世纪所有战争中受伤的美国人的30倍。从1963年到1969年,死于公路上的人数是同一时期死于越南战争的美国人的10倍。海湾战争中,美国在战斗中丧失了146条生命,而在同一时期的高速公路上,美国有4900人“死得同样惨烈”。 ????车祸同战争造成的伤亡亦大致类似,都会出现殒身、碎首、血肉分离的悲惨景象。它不但使受害者遭受巨大痛苦,也给受害者的亲属造成难以愈合的精神创伤。车祸其实就是一场“战争”,是汽车向发明、制造和使用它的人类发动的一场没有硝烟却又同样残酷与血腥的战争。 冷漠与忽视 ????奇怪的是,同样给人类带来灾难与创痛的车祸事故,却并未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没有像我们发动的惨无人道的、不可宽恕的越南战争那样惹人注目”。 ????车祸甚至失去了新闻的关注。早年的杂志封面或报纸的头版尚能刊登街道上的车祸场景,随着车辆增多、事故频仍,媒体对地球上无时无处不在发生的车祸已经习焉不察,习非成是了。足球场上的骚乱、社会名流的绯闻、政客们翻云覆雨的表演,可能比每年几万人、几十万人丧生车轮之下更能引起“新闻兴趣”。即使英国王妃戴安娜车祸罹难,新闻热点也集中于对戴妃个人私情的猜测,至于发生车祸的原因,只是简单归咎于记者们对戴安娜如影随形的追逐烦扰,而很少将这件看似偶然的事故与汽车事故的高发率联系起来,很少有人追问轿车交通技术系统本身存在的缺陷。 ????或许有人会认为,一切技术的运用都会有发生事故的危险性;车祸像所有其他的技术失误一样,是人类现代机械文明的必付代价,因而不必反应过敏。诚然,不存在绝对安全的交通,所有交通方式,乃至所有技术操作都有危险性:火车会出轨,飞机会坠落,即使步行也可能摔倒。但是,只要将汽车交通与其他交通方式做一比较就会发现,各种交通方式的安全性有着霄壤之别。根据奥地利交通安全办公室人员对一些国家近10年死亡事故的研究,行驶相同距离造成的事故死亡人数,汽车是火车的3.6倍,是飞机的14.7倍,是轮船的18.8倍。1997年,美国每天死于公路上的人是118人,中国是200多人。设想一下,在这两个国家,倘若每天有一架中型客机坠毁会是什么情形?它不仅会对航空经济形成致命打击,甚至会导致社会对这种交通方式的根本否定。然而,危险性高于航空、水运和铁路数倍甚至十多倍的公路交通系统,虽然可以招致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其正常运行却丝毫不受影响。 认识上的盲区 ????那么,是什么使这个世界能如此不经意地接受每年70万人暴死轮下的事实?是什么使人们对威胁人们安全的车祸采取了隐忍默从的态度?看来,这首先与人们对技术的盲信有关。长期以来,人们受某种误导或暗示,形成了一种习惯性思维,即一切人类技术都必然蕴含着理性与进步的因素,因而技术是不会犯错误的;车祸的发生只是理性不健全的人操作中的失误;酒后驾车、超速驾车和生手驾驶等拙劣的驾驶方式和拙劣的驾驶者,是发生车祸的主要和直接的原因。 ???这种习惯性思维忽略了驾驶者主体也是技术系统中的一个要素,忽略了人与机器的协调关系,忽略了车辆与驾驶者及其运行其间的人类社会构成的关系。就此而论,根本就不存在脱离人的纯粹的技术,也不存在与社会文化无关的“价值无涉”、“伦理

文档评论(0)

178****932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