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勒眼中的拾穗者.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米勒眼中的拾穗者

米勒眼中的拾穗者 摘 要: 法国著名画家让·弗朗索瓦·米勒在19世纪创作了现实主义画派的重要代表作--《拾穗者》。作品通过温暖朴实的色调,勾勒出了极富田园气息的农民生活。画中三个拾穗者的动作所表现出来的农民的坚忍、谦卑和忠诚给整幅作品奠定了庄严肃穆的气息,使人深刻体会到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在生存面前,人类只能虔诚地低下他们的头。 关键字: 米勒、拾穗者、农民、现实主义 《拾穗者》是世界名画之一,它是由法国著名画家--让·弗朗索瓦·米勒于1857年创作的一副画布油画,是现实主义画派的代表作之一,现存放于巴黎的卢浮宫。 19世纪中期的法国,在1830年革命后,国内主要矛盾表现为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直接对抗。资产阶级夺取政权后,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使得人民及先进的知识分子产生了不满和苦闷的情绪,人们对资产阶级越来越感失望,艺术家也把目光转向现实,强调不加粉饰地表现下层人民的生活,真实的表现现实,并且对现实加以暴露和批判。 于是,在这样一个时代思想潮流的推动下,现实主义美术运动应运而生。它作为一场艺术运动,是与法国1848年革命一同出现的。在19世纪30~40年代有一批不满学院派艺术的青年画家先后来到了枫丹白露的巴比松进行写生,于是便出现了巴比松画派。这个画派以风景画为主,大自然是他们的老师,通过对大自然的描绘表达他们对祖国、土地和人民的深厚感情。而随后的现实主义画派正是以巴比松画派为基础并在19世纪社会矛盾激烈的时代背景下发展起来的。现实主义的基本特点是:强调艺术的时代特点,直接描写当前的时代风貌和斗争。 现实主义画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就是法国的19世纪的著名画家--让·弗朗索瓦·米勒。米勒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青年时代种过田。在巴黎求学时穷困潦倒,为了生存,他还画过庸俗低级的裸女。有一次他听到人们议论他说:“这就是那个除了画下流裸体,别的什么也不会画的米勒。”这使他伤透了心。从此他下决心不再迎合任何人了,坚决走自己的艺术道路。 1849年,35岁的米勒举家迁往巴黎郊区的巴比松,在那里度过他的余生。他将风景画的新突破带入到人物画里,致力于观察田野、大地,以及在上面辛勤劳作、繁衍生息的人,尽量捕捉他们在乡间的所见所闻,哪怕是别人眼中极微小琐碎的事物,米勒也富于感情地把它表现出来,铭记在心并强烈地传达给别人。 米勒是19世纪法国最杰出的以表现农民题材而著称的现实主义画家。他创作的作品以描绘农民的劳动和生活为主,具有浓郁的农村生活气息。他用新鲜的眼光去观察自然,反对当时学院派一些人认为高贵的绘画必须表现高贵人物的错误观念。擅长用农民的眼睛看当时那个农民的世界,他的艺术像一面镜子真实地反映了法国19世纪40~60年代的农村面貌。他既歌颂农民的善良、淳朴、热爱劳动的本质,也表现他们的保守、虔诚、逆来顺受的弱点。代表作品有《播种者》和《拾穗者》等。 而《拾穗者》是最能够代表米勒风格的一件作品,它没有表现任何戏剧性的场面,只是秋季收获后,人们从地里拣拾剩余麦穗的情景。画面的主体不过是三个弯腰拾麦穗的农妇而已,背景是忙碌的人群和高高堆起的麦垛。这三人与远处的人群形成对比,她们穿着粗布衣衫和笨重的木鞋,体态健硕,谈不上美丽,更不好说优雅,只是谦卑地躬下身子,在大地里寻找零散、剩余的粮食。然而,这幅内容朴实的画作却给观众带来一种不同寻常的庄严感。米勒一般采用横的构图,让纪念碑一般的人物出现在前景的原野上。 三个主体人物分别戴着红、蓝、黄色的帽子,衣服也以此为主色调,牢牢吸引住观众的视线。她们的动作富于连贯性,沉着有序,布置在画面左侧的光源照射在人物身上,使她们显得愈发结实而有忍耐力。或许长时间的弯腰劳作已经使她们感到很累了,可她们仍在坚持。尽管脸部被隐去了,而她们的动作和躯体更加富于表情——忍耐、谦卑、忠诚。 据我了解,除了17世纪的荷兰画家维米尔,还没有人能够像米勒这样,以凝重质朴,造型简约的概括力来塑造平凡人物。他表现的是人和大地的亲密关系,是史诗所不能达到的质朴平凡。 我第一次看到这幅画是在高中的历史书上,当时我完全被作品中温暖的色调所感染。构图很饱满,没有任何华丽的笔触,简单朴素却深深地吸引了我的眼球。虽然只是农民务农的一个简单的场景,远处飞翔的鸟儿也充分地烘托出了田园诗般的意境,但我却从这三个穿着粗布衣衫和沉重木鞋的农妇身上感受到一种深沉的不知如何言传的情感。 透过画面中温馨而又祥和的色彩,我体会到了作者隐藏在背后的情绪:在生存面前,人类只能虔诚地低下他们的头。他们像广大劳苦大众一样,为了生存,不得不向生活低头,低头拾掇别人生产剩的麦穗,后面的一片“繁华”仿佛都与她们无关。然而尽管如此,在米勒的画笔下,这三位农妇却又显得那么地不卑不亢,从容不迫。画面中的庄重、虔诚的气息扑面而来,仿佛在告诉我们:人类在生存面前,无所谓虚荣或谦卑,能用自己的双手去

文档评论(0)

xxj165888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4年04月12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