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史怀古诗鉴赏{千古兴亡多少事_叹人叹已叹人生}.ppt

咏史怀古诗鉴赏{千古兴亡多少事_叹人叹已叹人生}.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咏史怀古诗鉴赏{千古兴亡多少事_叹人叹已叹人生}

战士尽锦衣 宫女满春殿 惟有鹧鸪飞 对比 昔日繁华 —— 今日凄凉 —— 写法: 盛衰无常 忘却昔日的屈辱和苦难,陶醉于暂时的胜利和光荣,其结果只能使胜利化为乌有。 历史思考: 对《越中览古》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C D、“览古”诗的前三句为一组,末句自成一组。两组所表现的内容,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前三句写了两件事、选取了三个景点,极写越国昔日的繁盛;后一句则以鸟飞的情节,形象地揭示其今天的凄清和荒凉。且正是今日的荒凉,更反衬了昔日的繁盛。 A、本诗乃李白南游吴越时所作。越中,即会稽(今绍兴),春秋时期越国建都于此。“古”,此处指越宫遗址。诗人从“览古”的角度表达世事变迁、荣衰无常的感慨。 B、“战士还家尽锦衣” :由于越王勾践经过卧薪尝胆20年的艰苦砺志,终于灭殒了吴国;越国的兵士们因打了胜仗,雪了国耻,一个个都衣锦还乡。 C、“宫女如花满春殿” :昔日吴王宫殿中宫女如云,且如花玉一般,充溢着后宫。诗人将目光直接投射到吴王夫差的奢靡生活上,预见了他必然失败的可悲命运。 诗人览的是古代越国宫殿遗址,并非吴王宫;昔日吴宫的繁盛,不能由此预见越国的必然失败。 苏台览古 旧苑荒台杨柳新, 菱歌清唱不胜春。 只今惟有西江月, 曾照吴王宫里人。 写吴苑的残破、苏台的荒凉,而人事的变化、兴废的无常,自在其中。后面紧接以杨柳在春天又发新芽,年年如旧,岁岁常新,以“新”与“旧”,不变的景物与变化的人事,作鲜明的对照,更加深了凭吊古迹的感慨。一句之中,以两种不同的事物来对比,写出古今盛衰之感。 旧苑荒台杨柳新 次句接写当前景色。还有一些女子在唱着菱歌,无限的春光之中,回荡着歌声的旋律。杨柳又换新叶,船娘闲唱菱歌,旧苑荒台,依然弥漫着无边春色,而昔日的帝王宫殿,美女笙歌,却一切都已化为乌有。 菱歌清唱不胜春 只有悬挂在从西方流来的大江上的那轮明月,是亘古不变的;只有她,照见过吴宫的繁华,看见过象夫差、西施这样的当时人物,可以作历史的见证人罢了。 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此两诗都是览古之作,主题相同,题材近似,都用了对比手法。   越中一首着重在明写昔日之繁华,以四分之三的篇幅竭力渲染,而以结句写今日之荒凉抹杀之,转出主旨。   苏台一首则着重写今日之荒凉,以暗示昔日之繁华,以今古常新的自然景物来衬托变幻无常的人事,见出今昔盛衰之感。 乌衣巷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1) 这是作者最得意的怀古名篇之一。从全诗看,“野草花”“夕阳斜”反映的是一种怎样的景象? (2) 事实上,是不可能有四百余年前的“王谢堂前”的老燕如今飞人寻常百姓家的,可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从全诗看,“野草花”“夕阳斜”反映的是一种荒凉、冷落、衰败的景象。 这样写的目的是唤起读者想象,暗写出乌衣巷昔日的繁荣,起突出今昔对比的作用,引起世事沧桑的感慨。 咏史怀古诗常见诗歌表现手法 1、借古抒情,借古讽今、借古伤己,借古伤今 2、发表议论 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金陵怀古 刘禹锡 潮满冶城渚,日斜征虏亭。 蔡洲新草绿,幕府旧烟青。 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 《后庭花》一曲,幽怨不堪听。 3、正反对比 乌衣巷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越中览古 李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古繁华与今荒凉对比,抒发历史悲凉感 4、侧面烘托,以景衬情 乌衣巷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故垒萧萧芦荻秋” 以景衬情 5、用典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南宋) 辛弃疾 二 鉴赏方法指要 首先,弄清史实,疏通文意。读懂咏史怀古诗,对作品所涉及的史实和人物一定要有所了解,这就要求要积累一定的历史知识。 如刘禹锡的《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乌衣巷在南京,东晋时是高门士族的聚居区,晋朝王导、谢安两大家族居住此地,其弟子都穿乌衣,因此得名。朱雀桥在秦淮河上和南岸的乌衣巷相邻,昔日繁华鼎盛,而今野草丛生,荒凉残照。以燕栖旧巢唤起人们想象,昔日的王谢权门现在已居住着寻常百姓之家;今昔对比,感慨沧海桑田,人生多变,令人叹惋再三。如果不了解这些历史知识

文档评论(0)

jiayou1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307011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