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华兹华斯与拜伦.ppt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华兹华斯与拜伦

第二节??? 华兹华斯与拜伦 一、华兹华斯作品介绍 二、拜伦生平与创作 威廉·华兹华斯 华兹华斯(William Wordsworth, 1770~1850),英国诗人。华兹华斯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在1797~1807年。随着声誉逐渐上升,他的创作逐渐走向衰退。到了1830年,他的成就已得到普遍承认,1843年被封为英国桂冠诗人。由于他与柯尔律治等诗人常居住在英国西北部多山的湖区,1807年10月的《爱丁堡评论》杂志称他们是湖畔派诗人。早期诗歌《晚步》和《素描集》中,对大自然的描写基本上未超出18世纪的传统。然而,从《抒情歌谣集》开始,一反18世纪的诗风,将一种崭新的风格带到诗歌创作中,开创了英国文学史上浪漫主义诗歌的新时代。他为《抒情歌谣集》的再版所写的序言被认为是浪漫主义文学的宣言。他的作品还有《不朽的征兆》以及由《序曲》和《漫游》两部分组成的哲理性长诗《隐者》等。 华兹华斯作品介绍 华兹华斯与柯勒律治合著了《抒情歌谣集》,在再版的时候,华兹华斯写了一篇序言,系统阐明了他的浪漫主义诗歌主张:(一)强调诗是“强烈感情的自然流露”,诗必须表现诗人的真情实感。(二)诗歌不仅要写伟大的历史事件,也要写普通人的日常生活,要让“微贱的田园生活”入诗。(三)摈弃典雅、华丽而又矫揉造作的辞藻,采用普通人真正使用的朴实易懂的语言,在节奏上须与口语的音调一致。(四)诗歌必须具备丰富的想象和灵感,要致力于发掘人的内心世界。 华兹华斯的诗歌理论动摇了英国古典主义诗学的统治,有力地推动了英国诗歌的革新和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发展。 拜 伦 乔治·戈登·拜伦 (一)生平 (二)创作 (三)“拜伦式英雄” (四)《恰尔德·哈罗尔德游记》 (一)生 平 拜伦(George Gordon Byron, 1788~1824),英国19世纪初期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1788年1月22日出生在一个古老没落的贵族家庭。父亲曾供职于英国海军,母亲是英格兰人。父亲将母亲的财产挥霍尽净,为避债逃到法国,并于1791年死于异乡。拜伦跟随母亲在苏格兰度过了贫穷而孤寂的童年。十岁时,继承了家族的爵位与庄园。父母的离异,他自己的生理残疾,苏格兰大自然的风光以及乡间的朴实生活,在拜伦幼年的心灵中留下深深的印记。 拜伦在学生时代开始写诗。1807年出版的诗集《闲散的时刻》遭到当时声望很高的《爱丁堡评论》的攻击,使他异常敏感的自尊心受到很大的伤害。他以《英格兰诗人与苏格兰评论家》(1809)一诗进行回击;这是一首英雄双行体讽刺长诗,诗中对包括司各特、柯尔律治和华兹华斯等人在内的许多诗人都进行了尖锐的批评和毫无顾忌的挖苦嘲笑,引起不小的轰动。在取得上议院议员的资格后,拜伦与友人约翰·霍布豪斯到西班牙、希腊等国进行了历时两年的漫游。1812年发表叙事长诗《恰尔德·哈罗德游记》的前两章,轰动了当时英国文坛。1818年在写完《恰尔德·哈罗德游记》第四章后,开始创作叙事长诗《唐璜》,到1823年去世前一年为止,共完成了16章又14节,计一万六千行。长诗通过主人公奇特、复杂的经历,广泛描述欧洲社会生活,抨击虚伪、残暴、专制,歌颂纯真的爱情、正义的勇敢以及为自由而斗争的英雄气概。长诗的构成,故事中有故事,叙事又写景,还夹杂诗人的议论、感叹、反思,无论在内容和艺术上都十分丰富精采,代表了19世纪英国诗歌的最高成就。 (二)创 作 1、1801年拜伦就读于哈罗中学,1805年入剑桥大学。1807年,出版第一本诗集《懒散的时日》,表现出诗人对周围庸俗环境及上流社会的轻蔑与鄙视(bi3),以及诗人在空虚的喧嚣中所感到的寂寞和孤独的悲哀。诗集出版第二年,《爱丁堡评论》发表匿名文章对其进行挖苦、讽刺。1809年拜伦写出长篇讽刺诗《英格兰诗人与苏格兰评论》进行回击。这首长诗显示了拜伦作为一个讽刺诗人的才华,确立了他在英国诗坛上的地位(还批评了湖畔派诗人与司各特)。 2、1809年大学毕业后,拜伦在贵族院获取了世袭议员的席位,但却受到歧视。于是拜伦愤懑地离开祖国,先后游历了葡萄牙、西班牙、马耳他、阿尔巴尼亚、希腊、土耳其等地。1811年7月拜伦回到英国。这次旅行孕育了后来的《东方叙事诗》,并在归途中创作了《恰尔德·哈罗尔德游记》的第一、二章。《东方叙事诗》是以东方为背景的浪漫主义组诗,共6篇:《异教徒》(1813)、《阿比托斯的新娘》(1813)、《海盗》(1814)、《莱拉》(1814)、《巴里西耶》(1816)和《科林斯的围攻》(1816)。在组诗中,诗人对封建的资本主义的现实提出了强烈抗议,进行了彻底否定。由于其带有浪漫主义的抽象性而缺乏明确的规定性,所以它就变成对一切社会制度的抗议和否定,有虚无主义和个人主义倾向。 (三)“拜伦式英雄” 《东方叙事诗》中的主人公都是悲剧性的孤傲的反抗社会制度的叛逆者,他们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