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东营凹陷博兴洼陷正理庄砂体沉积相及储层特征研究
摘要
本文研究区为东营凹陷博兴洼陷正理庄地区,研究层位为沙二段及沙三上亚
段。结合研究区构造背景,以 Vail 的经典层序地层学、沉积学、储层地质学等
理论为指导,综合运用岩心、测录井、地震、薄片、分析测试等资料,在单井层
序划分和连井层序对比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全区层序地层格架,在层序地层格
架内对研究层位沉积体系的垂向演化特征、平面展布特征及有利砂体分布特征等
进行了综合研究,并对储层储集性能进行综合评价。主要成果与认识如下:
层序地层研究:应用 Vail 层序地层学原理和方法,将博兴洼陷正理庄地区
沙二段及沙三上亚段划分为 3 个三级层序由下至上分别为层序一、层序二和层序
三;进一步划分为 8 个体系域,其中层序一分为湖侵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层序
二和层序三分为低位体系域、湖侵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确立了层序地层划分方
案,并建立了层序地层格架。
沉积相类型:通过岩心观察,研究区沙二段及沙三上亚段沉积环境主要为滨
浅湖,主要发育辫状河三角洲—滩坝沉积体系,识别出辫状河三角洲平原、辫状
河三角洲前缘、前辫状河三角洲和滨岸亚相,进一步划分为冲积平原、河漫沼泽、
辫状河道、水下辫状河道、水下辫状河道间、河口坝、远砂坝、席状砂、滩坝、
滨浅湖泥等多种沉积微相。
沉积相特征:通过岩心、测录井资料、地震资料综合分析,建立了研究区沙
二段及沙三上亚段沉积体系岩- 电对比关系,总结了主要沉积相在岩心、测录井、
地震上的主要特征。
沉积相演化:在研究区单井岩心相分析、连井相分析、地震相分析和平面相
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出沉积相在层序地层格架内的垂向演化特征及平面展布特
征。正理庄地区沙二段及沙三上亚段发育辫状河三角洲—滩坝沉积体系,发育南
部鲁西隆起和西北部青城凸起方向 2 个主要物源。低位域时期,湖盆面积较小,
辫状河三角洲规模较大,两个物源方向的辫状河三角洲推进到湖盆中央并连接到
一起,滩坝发育较少;湖侵域时期的湖盆面积较大,辫状河三角洲规模减少,滩
坝面积有所增多;高位域与湖侵域湖盆面积接近,沉积相发育规模有所增加。
沉积模式:在沉积相研究的基础上,总结研究层位的沉积体系三维空间分布,
最终提炼出该区研究层位的沉积模式。
1
储层特征:岩性以长石质岩屑砂岩和岩屑质长石砂岩为主。砂岩碎屑颗粒中
岩屑、长石含量偏高。储集空间包括粒间孔、粒间溶孔、粒内溶孔、生屑溶孔等,
其中对全区储集空间贡献最大的是原生粒间孔。全区沙二段储层物性总体较好,
孔隙度以中孔— 特高孔为主,渗透率以特低渗— 中渗为主,高渗、特高渗占
14.6%。储层物性南区优于中区优于北区。储层物性差异的主要控制因素为沉积
相和成岩作用。不同沉积微相砂体孔渗性分布不同,物性由好到差依次是 Ⅰ水下
辫状河道、Ⅱ河口坝和远砂坝、Ⅲ滩坝、Ⅳ席状砂。成岩主用对储层影响较大的
为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压实作用对储层的破坏作用强于胶结作用。
有利目标区预测:通过沉积相和储层的综合研究,将目的层段砂岩储层由好
到差分为 Ⅰ、Ⅱ、Ⅲ、Ⅳ四类,并优选出各体系域各类储层发育位置,为油田选
取有利目标提供了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博兴洼陷,辫状河三角洲,滩坝,沉积相,储层特征
2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Zhenglizhuang area of Boxing Sag in Dongying Depression and the Es2 and
upper Es3 Formation of Paleocene is taked as research area and target intervals, respectively.
Based on the tectonic setting of the study area, the theory of classic sequence stratigraphy,
sedimentology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BaTiO_3TiO_2异质结纳米管阵列的制备及其光电化学和光催化性能研究.pdf
- Aster数据在地下水水位反演中的研究及应用——以白杨河北洼地为例.pdf
- AI-N共掺杂制备ZnO薄膜及其性能研究.pdf
- H+NH反应的动力学理论研究.pdf
- LHC上MSSM和NMSSM中125GeV Higgs对产生过程的研究.pdf
- EPR区海洋悬浮体矿物学研究—矿物组成及其与海底热液活动的联系.pdf
- NaCl-H_2O与NaCl-CaCl_2-H_2O体系Raman光谱性质研究及其应用.pdf
- PtSO_42-ZrO_2固体超强酸异构催化剂的再生性能及失活机理研究.pdf
- TiO2薄膜的制备及厚度对其光学性质的影响.pdf
- Pr(Sr0.1Ca0.9)2Mn2O7薄膜的制备及电阻转变效应研究.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