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泉州古园林的造园艺术_以施琅四大园林为例
泉州古园林的造园艺术——以施琅四大园林为例On the Ancient Gardening Art in Quanzhou—A Case Study of Shi Langs FourGardens庄树渊/ZHUANGShu-yuan摘要:自唐朝开始,特别是宋、元直至民国这千百年来,随着泉州经济和文化的不断发展,泉州历史上出现许多大小不 一的园林。但由于受种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园林早已不复存在。分析清代施琅四大园林的物质建构、文化积淀和营造手法等 方面的情况,并加以归纳总结。从而达到对古城泉州的园林造园艺术的认识和对今后园林建设能有一定的指导和推动作用。 关 键词:风景园林;泉州;古园林;造园艺术;施琅文章编号:1000-6664(2014)09-0121-04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志码:A收稿日期:2014-04-14;修回日期:2014-06-18Abstract: For thousands of years since Tang Dynasty, especially Song and Yuan Dynasties, and the period of the Republic ofChina, withthecontinuouseconomicandculturaldevelopmentofQuanzhou,manygardensofdifferentsizesappearedinthehistoryof Quanzhou.However,duetotheimpactofvariousfactors,thesegardenshavelongbeengone.Thepaperdiscussesandsummarizes thematerialconstruction,culturalconnotationandbuildingtechniquesofShiLangsfourgardensinQingDynasty,toachievethe undemanding of the garden art of ancient Quanzhou, and have some guidance and impetus for future landscape constructions.Key words: landscape architecture; Quanzhou; ancient garden; garden art; Shi Lang泉州素有“海滨邹鲁”的美誉,是海上丝 绸之路的起点。泉州古园林在泉州文化历史上也曾留下浓厚的一笔,根据文献记载,自唐光启五年(886年)以来,泉州城里出现大小的园林百余处,它们主要的园林类型有:公共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督署园林、书院园林、墓地园林六大类。泉州的这些古园林不乏佳构,确有值得称道的地方。其中,清代靖海侯施琅(1621—1696),在泉州府城内有园林多所,施琅以“春游芳草地,夏赏绿荷池,秋饮黄花酒,冬吟白雪诗”的诗文意境,精心营造了“春夏秋冬”四季私家园林。它们分别是东园、松石山馆、苑斋、芳草园,现已大部分荒废。我们只能从施琅四大园林的部分遗存和历史资料的点滴中去领略泉州古园林的造园艺术。1施琅四大园林概况1.1夏园——苑斋苑斋是施琅在泉州的府邸旁的园林,但其在建造工程中,没有详细的记载。它是古城内最大 的私园,又多植荔枝及荷花,故称为“夏园”。 从20世纪20年代惠安名匠王顺益绘制的《清源书院池亭图》(图1)可以看出:左侧为圆形攒尖顶四柱亭(图2),右侧为奎亭(图3),中间通过石拱桥将假山、圆形攒尖顶四柱亭和奎亭联系起来, 非常清楚地反映了当时苑斋的空间布局关系。施 琅去世约70多年后,被改为“清源书院”。根据《清源书院记》也可以看出当年苑斋的大致情 况:“乃得施氏园于泮宫之左,月台之侧,其地 亢爽,踞成正中,背阴面阳,月西日东。甫入门,唐涂阶磩,如矢如砥。折而右,清池在焉, 其浸百十亩,渟泓涵澹。环池左右,房舍窈窕, 多士藏修之所绰也。中垒石为台,台之上班为亭 覆之,亭之后为三筵之堂,堂之后为室。堂可以 会讲,室可以燕居。其左数十步有楼二成,可以 远眺。楼前峙假山,跨梁以渡,奇石异草,佳卉 古树,望之蔚然。居阛阓之棼,而擅林泉之漱, 涤频洗嚣,心融神穆。大小屋凡五十有五,庖湢井匽,各居其所,不假经营而天作地成,若留以有待者。……园名澄圃,今改署曰清源书院。[4]”苑斋先是改为清源书院,废科举后,书院停顿,曾一度开办工艺传习所,到民国十一年(1922年),被充当晋江县建设局,后又改为晋江公学,直至现在的晋光小学。现在园子仅剩水池、假山、六角形亭子及石桥部分,很不完整。1.2秋园——东园东园在泉州府城东门仁风门西南方,位于释雅山旁。20世纪20年代,王顺益还曾绘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