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杂谷类和油料病害参考资料
第八章 杂谷类作物病害
第一节 玉米病害(Corn diseases)
全世界已报道的玉米病害约有100余种。中国已经报道有30余种。在东北三省已发现玉米病害20多种,其中发生普遍的玉米病害有瘤黑粉病、丝黑穗病、大斑病、圆斑病和赤霉病等,此外尚有细菌斑点病,在个别地区条斑病毒病、褐斑病、炭疽病、锈病、茎腐病和干腐病(检疫对象)亦有发生。
一、玉米瘤黑粉病(Corn smut)
玉米瘤黑粉病又称普通黑粉病。遍布世界各玉米生产区,在中国广泛分布。在黑龙江省各地普遍发生,造成不同程度的减产。此病发生愈早,对产量影响愈大,一般减产10%以内。
(一)症状 植株地上茎、叶、果穗、雄花均可受害,形成明显的病瘤(菌瘿)。
幼苗:在茎基部形成菌瘿,使整个幼苗生长受到抑制,并出现分蘖现象,重者枯死。
茎秆:菌瘿大小不等,初为白色,并略带紫色,扩大后白膜破裂,散出黑粉(病菌的冬孢子)。
果穗:菌瘿大小不等:大者可覆盖全穗,外具白膜,以后破裂散出黑粉。雄花主梗上产生菌瘿后,主梗向菌瘿的相反方向曲折,而雄花大部分或个别小花形成长圆形的角状菌瘿。
雌穗被侵染后多在果穗上半部或个别籽粒上形成菌瘿,严重的全穗形成大的畸形菌瘿。
叶片和叶鞘:菌瘿较小,多如豆粒或花生米大小,常从叶片基部沿叶脉中肋向上成串密生,外具有白膜,并略带紫色,迅速破裂,散出很少黑粉菌瘿成熟以后,外膜破裂散出大量黑粉。
(二)病原
学名:瘤黑粉病菌为玉蜀黍黑粉菌[Ustilago maydis (DC.)Corda.]属于担子菌亚门,黑粉菌目,黑粉菌属。
(三)侵染循环
病菌以冬孢子在土壤中越冬,此外可在粪肥中、残体上以及附在种子上越冬,冬孢子的生命力很强,可存活5-7年,越冬的冬孢子于适宜条件下萌发产生担孢子和次生担孢子。担孢子或次生担孢子经风、雨传播至玉米的幼嫩组织上或心叶叶旋内,又可随叶旋内的水渗入到叶片和叶鞘基部缝隙中,侵染叶片、茎秆、节部、掖芽和雌雄穗等幼嫩分生组织。担孢子在有水滴的情况下很快萌发,侵染丝穿透寄主表皮侵人,或从伤口侵入,但不能侵人无分生能力的老组织。成菌瘿,并在菌瘿中产生大量的冬孢子。冬孢子可进行多次再侵染。在抽穗前后一个月内为玉米黑粉病的盛发期。冬孢子主要靠风传播到玉米的茎、叶、节穗等部位进行扩大再侵染。
(四)影响发病的因素 ,
此病发生程度,常受品种抗性、菌源数量及环境条件等因素的影响。
1.玉米生育期
一般苗期和成熟期较抗病,从拔节以后到开花末期易感病,在开花期以雌、雄穗和腋芽最易感病。
2.气候
一般受温、湿度、尤其是降雨量的影响较大。侵入后发病快慢与气温密切相关,因病菌喜高温,所以春季气温低又。加幼苗较抗病,所以发病少而慢,拔节以后,气温上升,如果此期干旱、气温高,则病害重。但在干早年份,有零星小雨或多雾、多露等因子,为病菌孢子萌发提供了有利条件,病害可加重。
3.其他因素
连作地菌源多,病害发生比轮作地重,连作年限盒长,病害愈重。据查明,春翻比秋翻地发病亦较重。过多施用氮肥地段,使植株组织生长柔嫩和徒长,有利于病菌侵入(因病菌主要侵染分生组织),病害亦重。此外,一切机械伤(如虫伤、雹伤、作业时碰伤等)均有利病菌侵入,所以亦可加剧病害的发生。
(五)防治方法
由于初次侵染来源是多方面的,又加传播途径多,以及整个生育期可以重复再侵染,所以给防治带来困难,比较难以根除。为了减轻发病应采取综合措施加以防治。
1.消灭初次侵染来源
因其初次侵染来源是多方面的,故应从下列两方面去进行:
(1)清除田间菌源:人工收割以后,应将田间散在的病株拾回烧掉,结合秋翻将残碎的病瘤翻入土内,减少菌源。如机械收割采取秸秆还田措施,对减少菌源的作用更大,因为机械收割可将菌瘿全部粉碎,这种粉碎后的病菌孢子,遇湿极易失去生活力。人工收割遗留田间病瘤不易破裂,故不易丧失生活力。
(2)施用净肥:混有玉米病残体的厩肥,一定要充分腐熟后才能下田,以免孢子未死,增加田间菌量。
2.轮作 一般可与小麦、大豆、谷子、高粱等作物轮作2—3年。
3.选育抗病品种
配制杂交组合时,应注意父母本的抗病遗传规律、病菌致病性变异产生新生理小种等问题。
4.割除病瘤
有条件地区应进行,如及时割除病瘤,能减少病菌积累,且可减轻当年的再侵染。割除 病瘤时,应在病菌未成熟前(未形成黑粉)进行,割下的病瘤应深埋或烧掉,以减少菌源。
二、玉米丝黑穗病(Maize head smut)
玉米丝黑穗病周期性发生于美国、墨西哥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