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动力发育专用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2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水动力发育专用课件

第六章 水动力发育史模型 ? 水动力的涵义 ? 异常高流体压力的形成机理 ? 异常压力孕育史模型 Subsurface Pressures * 一、水动力的涵义 地下水动力学是研究地下水在岩石孔隙、裂隙和溶洞中运动规律的科学。它从当地的实际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出发,以数学、物理、化学、水力学等的基本定律为基础,运用地质分析、数值计算、模拟实验等方法,得出地下水特别是地质历史时期地下水的运动规律。油气勘探中的水动力研究,目的在于了解油气运移、聚集乃至冲刷过程中水动力的作用和规律,从而更好地认识油气赋存环境和富集规律。 (一)、盆地的水动力类型 Coustau等(1975)根据盆地的地下水动力特征及其成因机制,将盆地划分为“青年”、“中年”和“老年”三个阶段。它们分别对应压实流、重力流和滞流三种水动力类型。 1、压实流盆地(compaction flow basin) 盆地中沉积物的主体仍处于压实和欠压实状态,压实排出的流体由盆地中心向四周呈“离心状”流动,地下水势在盆地中心和深部最高,向边缘和浅部逐渐降低,即与盆地埋深呈镜像关系。故形成由凹(洼)陷区指向其边缘的区域地下水动力场(图6-la)。 2、重力流盆地(Gravity flow basin) 重力流盆地是被大气水严重侵入的盆地。由于大气降水和地表水在重力作用下不断下渗,从而导致地下重力流的产生,并使地下水 势在盆地边缘高,中心低,与盆地地层产状大体一致(图6-1b)。地下水自周边向盆地中心低洼处呈向心式流动,并在某一低地或断裂带泄 出,构成穿越流。 3、滞流盆地(no flow basin) 此类盆地地壳运动处于相对静止时期,既无压实作用产生的离心水流,也无地表水向盆地侵入的向心流,地下水处于能量弱的滞流状态,其测势面为一水平面(图6-1c),油气只在浮力作用下运移。 除以上三种典型类型外,还存在一些过渡型盆地。如松辽盆地水动力场具有明显的分带性和不对称性, 东濮凹陷水动力场为上部重力流、下部压实流等。 此外,盆地的水动力类型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不断地发展演化。其演化进程一般是从压实流向重力流再向滞流类型转化(图6—3),但也有不经过重力流阶段而直接向滞流类型演化的。压实流阶段是每个盆地在演化过程中必然经过的阶段,当盆地沉积停止之后,若没有发生强烈的造山运动以致于改变盆地的水动力模式,则盆地就可能始终处于压实流阶段,或成为压实流一滞流的过渡型,而只有在强烈造山运动的作用下,盆地边缘大幅度抬升,才可能转化为重力流盆地。 (据杨绪充,1989) (二)、水动力体系的纵向分布 由于岩性组合及物性条件的不同,往往在纵向上不同 层段间过剩压力呈现有高低相间的起伏变化。这里每一过剩 压力高峰值相当于一个水动力分隔层,它就象地形上的分水 岭一样,分隔着不同的水动力体系。而两个过剩压力峰值之 间所夹持的地层处于同一水动力体系之中,每—水动力体系 内的水在过剩压力作用下可产生一定程度的上下沟通。水流 量的大小则取决于含水组合中压力和岩性的配置状况。地层 水可由深、浅两个压力高峰值位置流向体系中间的低压处 (参见下二图)。 (三)、流体势分析 无论是在压实流盆地还是在重力流盆地中,流体的流动 皆遵循从高势区流向低势区这一基本原理。早在40年代初, Hubbert(1940,1953)就用流体势的概念较全面地描述了地 下流体的运动状态。但由于受到当时定量技术条件的限制, 长期以来并没有很好地应用到石油地质研究中。直到80年代 末,随着石油地质定量研究的发展以及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 用,流体势这一概念才重新引起人们的重视。 Hubbert将地下单位质量流体所具有的机械能的总和定义 为流体势(?f),并用下式表示: 上式中等号右端第一项表示重力引起的位能,相当于将单位 质量流体由基准面移到Z高程克服重力所做的功;第二项表 示流体的压能(或弹性能),可理解为单位质量流体的压力由 海平面处的压力(0.1MPa,即1atm)变化到p压力的过程中所 做的功;第三项表示动能,代表单位质量流体由静止状态 加速到流速q时所做的功。 可见,流体势是单位质量流体的机械能,包括位能、压 能和动能三者的总和。在静水或流体流动很缓慢时(小于 lcm/s),q2/2项可视为零,也就是说,动能可以忽略不计。 因此,盆地地层中的流体势,一般可表示为: 另外,通常把油和水看作是不可压缩的,即其密度不随 地层压力而变化,于是地层中油、气、水的势可分别表示为: 由于公式中的古Z可由埋藏史模型求出,这里的重点应是如何恢复古流体压力的问题。 二、异常高流体压力的形成机理 目前认为,异常高流体压力主要由以下

文档评论(0)

ustt00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