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小流域洪峰流量的计算.ppt

  1. 1、本文档共3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5章小流域洪峰流量的计算

第五章小流域暴雨洪峰流量的计算 1.小流域暴雨洪水计算特点 小流域面积的范围:当地形平坦时,可以大至300~500km2;当地形复杂时,限制在10~30km2以内。 在设计时,需要求得该排水面积上某一设计频率暴雨所产生的最大流量,以便按照这个流量确定管渠的大小。 小流域设计洪水计算的主要特点是 (1)绝大多数小流域都没有水文站,即缺乏实测径流资料,甚至降雨资料也没有。所需的设计流量常常是用暴雨资料间接推算,并认为暴雨与其所形成的洪水流量频率相同。考虑到流域面积较小,集流时间较短,洪水在几个小时甚至在几十分钟就能到达建筑物所在的地方,因此,一般只推求洪峰流量。 (2)小流域面积小,自然地理条件趋于单一,拟定计算方 法时,允许作适当的简化,即允许作出一些概化的假定。例 如假定短历时的设计暴雨时空分布均匀。 (3)小流域分布广、数量多。因此,所拟定的计算方法, 在基本保持精度的前提下,将力求简便,一般借助水文手册 即可完成。 小流域设计洪水计算方法概括起来有4种:推理公式法、地 区经验公式法、综合单位线法和历史洪水调查分析法。 在具体设计中采用哪一种方法应根据工程规律与当地条件 决定。若有可能,可采用几种方法计算,并通过综合分析比 较,最后确定出设计洪峰流量。 在我国应用比较普遍的是以流域面积F为参数的地区经验 公式,即 Qm =KFn (5.1) 该法使用方便,计算简单,但地区性很强。相邻地区采用 时,必须注意各地区的具体条件,不宜任意套用。地区经验 公式可参阅各地区当地的水文手册。 3.小流域设计暴雨的计算 针对小流域水文资料缺乏的特点,设计暴雨的计算常采用 以下步骤:(1)按省(自治区、直辖市和铁路、公路设计 院等)水文手册(包括有关的水文图集,如《暴雨径流查算 图表》)中绘制的暴雨参数等值线图,查算出统计历时的流 域设计雨量,如24h设计暴雨量等;(2)将统计历时的设计 雨量通过暴雨公式转化为任一历时的设计雨量;(3)按分 区概化雨型或移用的暴雨典型同频率控制放大,得设计暴雨 过程。 (1)统计历时设计暴雨的计算 为适应小流域设计洪水计算的要求,我国各省、自治区、直 辖市的水利部门通过对各站雨量资料的大量统计分析,求出各 站的各种统计历时暴雨的统计参数,并考虑地形、气候等因素 的影响,经过区域上的综合平衡和合理性分析,对每种统计历 时绘出点雨量均值和Cv的等值线图,并确定出分区的Cs /Cv 值。据此,便可由设计流域中心点位置查出那里的某统计历时 暴雨的雨量均值 、Cv 及Cs/Cv,进而求得该统计历时的设计 频率的雨量。 (2)用暴雨强度公式计算任一历时的设计雨量 1)有实测资料时暴雨强度公式 暴雨强度随历时的增加而递减。这种曲线基本上属幂函数类 型。暴雨强度常用下列公式表示。 当i与t点绘在双对数坐标纸上能形成直线关系趋势时,则采用 当i与t点绘在双对数坐标纸上不能形成直线关系趋势时, 则采用 lgi = lgA-nlgt (5.5) 显然i~ t曲线在双对数坐标纸上是一条直线,n为斜率。 lgA为截距,A也就是t =1时的暴雨强度。 由式(5.4)得 A=A1+A1ClgT=A1+BlgT (5.6) 式(5.6)在半对数坐标纸上(A为等分格,T为对数分格)也是一条直线,B为斜率。 最小二乘法 用图解法求暴雨强度公式中的参数,完全由目估定线,成 果因人而异。当点据较散乱时,常采用最小二乘法求历时指 数n和雨力A。 可推得: 选定一个重现期T,以lgi为纵坐标,并保持其值不变。在 各个历时t上试加相同的b′值,使横坐标lgt变成lg(t+ b′), 若能在双对数坐标纸上将这些[(t+ b′),i]点的点群中央绘制 一条直线,则试加的b′值就是该重现期时的历时附加参数, 记为bT。 当点(t,i)绘在双对数坐标纸上不能形成直线关系趋势 时,可将式(5.3) 在双对数坐标纸上呈现的曲线概化为不同斜 率的两条直线,为了方便工作,有关部门常常将其转折点的 时间t0定为1h。这样,就可以把式(5.15)概化为(5.14)的形 式,使计算简化。这样的暴雨公式就有两个斜率,当t 1h 时,取n = n1,直线的斜率为n1;当1h t 24h时,取n = n2、直线的斜率为n2、;一般n2 n1。在t =1h处,即两 条直线交界处的暴雨强度就是雨力A的值。用此法求得的 n1、n2及A,需要进行地区综合后才能应用。很多地方也编 制了t0=1.0h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zhuwenmeijial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65136142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