炭疽传染病的指导.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炭疽传染病的指导.doc

  炭疽传染病的指导 广大朋友们,关于“炭疽传染病的指导”是由小编特别编辑整理的,相信对需要各式各样的论文朋友有一定的帮助! 炭疽(anthrax)是由炭疽杆菌所致的人畜共患传染病。原系食草动物(羊、牛、马等)的传染病,人因接触这些病畜及其产品或食用病畜的肉类而被感染。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局部皮肤坏死及特异的黑痂,或表现为肺部、肠道及脑膜的急性感染,有时伴有炭疽杆菌性败血症。 [病原学] 炭疽杆菌为革兰阳性粗大杆菌,长5~10μm,宽1~3μm,两端平切,排列如竹节,无鞭毛,不能运动。在人及动物体内有荚膜,在体外不适宜条件下形成芽胞。本菌繁殖体的抵抗力同一般细菌,其芽胞抵抗力很强,在土壤中可存活数十年,在皮毛制品中可生存90年。煮沸40分钟、140℃干热3小时、高压蒸气10分钟、20%漂白粉和石灰乳浸泡2日、5%石碳酸24小时才能将其杀灭。在普通琼脂肉汤培养基上生长良好。本菌致病力较强。 炭疽杆菌主要有4种抗原:①荚膜多肽抗原,有抗吞噬作用。②菌体多糖抗原,有种特异性。③芽胞抗原。④保护性抗原,为一种蛋白质,是炭疽毒素的组成部分。有毒株产生的毒素有3种,除保护性抗原外,还有水肿毒素,致死因子。 [流行病学] (一)传染源主要为患病的食草动物,如牛、羊、马、骆驼等,其次是猪和狗,它们可因吞食染菌食物而得病。人直接或间接接触其分泌物及排泄物可感染。炭疽病人的痰、粪便及病灶渗出物具有传染性。 (二)传播途径 1.经皮肤粘膜由于伤口直接接触病菌而致病。病菌毒力强可直接侵袭完整皮肤。 2.经呼吸道吸入带炭疽芽胞的尘埃、飞沫等而致病。 3.经消化道摄入被污染的食物或饮用水等而感染。 (三)人群易感性人群普遍易感,但多见于农牧民、屠宰、皮毛加工,兽医及实验室人员。发病与否与人体的抵抗力有密切关系。 (四)流行特征在动物和人群间发病有一定关系,造成家畜流行的诸因素也与人群中流行的因素有关。本病世界各地均有发生,夏秋发病多。 论文对绝大多数的朋友们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为了让朋友们都能顺利的编写出所需的论文,小编专门编辑了“传染病学指导:兔热病传染病”,希望可以助朋友们一臂之力! 兔热病(tularemia)又称土拉菌病或鹿蝇热,是一种人兽共患的自然疫源性传染病。临床表现主要有发热,淋巴结肿大,皮肤溃疡,眼结膜充血、溃疡,呼吸道和消化道炎症及毒血症等。 本病于1907年由Mortin在美国发现,1921年Francis命名为土拉菌病。我国青海、新疆、西藏、黑龙江等省区曾有病例报道。 [病原学] 土拉杆菌是一种微小(0.3~0.7×0.2μm)、无活动力的革兰氏阴性球杆菌,在培养基上可具多形性,在组织内可形成荚膜。在一般培养基中不易生长,常用血清一葡萄糖一半胱氨酸培养基及血清一卵黄培养基。菌型可分为:1.美洲变种(A型),能分解甘油,对家兔毒力强;2.欧洲变种(B型),不分解甘油,对家兔毒力弱。本菌具有三种抗原:①多糖抗原,可使恢复期患者发生速发型变态反应;②细胞壁及胞膜肮原,有免疫性和内毒素作用;③蛋白抗原可产生迟发型变态反应。土拉杆菌在自然界生存力较强,但对理化因素抵抗力不强,加热55~60℃、10分钟即死亡,普通消毒剂可灭活,但对抵温、干燥的抵抗力较强。在尸体中能生存133天。 [流行病学] (一)传染源自然界百余种野生动物、家畜、鸟、鱼及两栖动物均曾分离出土拉菌,但主要传染源是野兔、田鼠。羊羔和1-2岁幼羊感染后也可作为传染源。人传染人未见报道。 (二)传播途径主要为直接接触,昆虫叮咬以及消化道摄入传染。亦可由气溶胶经呼吸道或眼结合膜进入人体。本菌传染力强,能透过没有损伤的粘膜或皮肤,所以人类在狩猎、农业劳动、野外活动及处理病畜时要特别注意。 (三)易感人群不同年龄、性别和职业的人群均易感。猎民、屠宰、肉类皮毛加工、鹿鼠饲养、实验室工作人员及农牧民因接触机会较多,感染及发病率较高。本病隐性感染较多,病后可有持久免疫力,再感染者偶见。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流行,较多病例发生在夏季。 [发病原理与病理变化] 病原菌经不同途径侵入人体后即循淋巴管进入附近淋巴结,引起淋巴结炎症和淋巴结肿大,在局部繁殖的细菌部分被吞噬细胞消灭,部分则从淋巴结进入血循环,侵入全身各组织,其中肝、脾、淋巴结、骨髓等网状内皮系统摄菌尤多。土拉杆菌在组织中大量生长繁殖,并释放出内毒素,导致临床症状的发生。临床症状恢复后,还有部分患者在淋巴结或骨髓中长期带菌。 病理变化可见局部淋巴结充血、肿胀,镜检可发现浆液性浸润和淋巴组织增生,病灶中心有坏死和化脓,称为原发溃疡。随着病情进展或慢性化,肝、脾和淋巴结发生继发性炎症,表现为结核样肉芽肿形成。肉芽肿由上皮细胞构成,周围有淋巴细胞、浆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包围,中心往往发生坏死和化脓。但肉芽肿无出血现象,是别于鼠疫的重要标志。 [临床表现] 潜伏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