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设计》说明书模板
XX课程设计
蒜泥捣碎机的设计
学生姓名 张三
学 号 8052209009
所属学院 机械电气化工程学院
专 业 机电一体化
班 级 12-1
日 期 2012 .05
塔里木大学机械电气化工程学院制
前 言
蒜泥捣碎机的设计是将大蒜原材料进行深加工转化为食品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食品加工设备。大蒜自收获到餐桌需要很多的步骤,而且需要大量的人力来完成,这就与现代人类高品质的生活要求和高效率的生产要求极为不符。本课题就是针对这个问题而进行的设计,将去皮的大蒜模仿人工捣蒜动作,实现机械成泥的功能,包括将大蒜上料机构、蒜泥捣碎装置、卸料装置、传动系统及机架的设计。
关键词:蒜泥捣碎机;人工捣蒜;机械成泥
目 录
1绪论 1
1.1国内外现状 1
1.2任务要求及实现预期目标的可行性分析 1
2整体结构分析 1
2.1上料机构 2
2.2捣碎机构 2
2.3下料部分 2
2.4支架设计 2
3上料结构及工作原理 3
3.1传送带的设计 3
3.2传送带支架设计 3
3.3传送带电机的选择 3
3.4皮带传动的设计 3
3.5传送带的设计 4
4捣蒜机构的设计及工作原理 5
4.1捣碎成泥的结构 5
4.2蒜锤与蒜缸的设计 5
4.3捣碎成泥的工作原理 6
4.4漏网的选择 6
4.5电机的选择 6
5捣蒜机的维护与保养 6
总 结 7
致 谢 8
参考文献 9
1绪论
基于大中型餐厅和家庭对蒜泥的需求,而目前对蒜泥的加工只能以人工来完成。并通过调查餐厅购买的蒜大部分都是去皮后的大蒜,大量的成泥工作需要人工完成,其工作相当繁重,工作效率低,并且耗费大量的人力。为了改变这种现状,设计一种适用于大众餐厅及普通家庭的蒜泥捣碎机,模仿人工捣蒜。本设计的主要意义在于解放人力,提高生产效率,节能环保。而且适用领域广泛,包括大中型餐厅、酒店、食品加工行业、实验研究领域等。
1.1国内外现状
1.1.1国外研究现状
美国的各种大蒜加工产品的出现,其先进的加工工艺和设备,只有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太平洋农场、克里斯托福农场等大蒜生产农场企业均有自己的大蒜生产和研究基地[1]。美国对大蒜的延伸加工有:脱水蒜片、蒜汁、大蒜粉和大蒜油、大蒜素、大蒜精胶囊等种类。
1.1.2国内研究现状
1.2任务要求及实现预期目标的可行性分析
本次设计的是蒜泥捣碎机。包括自动上料机构、捣碎机构、下料机构、收集装置等生产的工艺设计。要求是简单、便捷、安全环保以及满足大中型餐厅、酒店、食品加工厂及普通家庭蒜泥生产食用方面的需求。
2整体结构分析
本次对蒜泥机的设计采用的是立体布局的形式,主要有上料机构,捣碎机构,下料部分,支架设计部分,四个主要部分。如图2-1所示。
1.电机座 2.曲柄盘 3.连杆 4.蒜锤 5.支架 6.料碗 7.漏网
图2-1 总装配
2.1上料机构
2.2捣碎机构
2.3下料部分
2.4支架设计
3上料结构及工作原理
3.1传送带的设计
传送带是一种传动装置,传动原理:因为皮带传动,有一个初张力,使皮带与皮带轮之间有一种压力。当皮带轮工作时,由于摩擦力的存在,皮带轮产生一个动力沿传送带圆周方向的切向力,使皮带和皮带轮的运动是同步的。由于皮带是连续的,传送带在主动带轮和从动皮带轮上不断运动。
3.2传送带支架设计
传送带的支架设计主要以横梁式、工字式设计,在支架上料、下料端分别设有上料口与下料斜坡,如图3-1所示。
图3-1 带轮架
3.3传送带电机的选择
3.4皮带传动的设计
(1)设计功率
(2)选定带型
和查B1图选普通V带A型,小带轮转速为
(3)传动比
4)小带轮基准直径
5)大带轮基准直径
6)带速验算
3-1)
(7)初定轴间距
3-2)
(8)所需带的基准长度
3-3)
图小带轮 图大带轮
3.5
在运送过程中,带式传送机借助传动滚筒与传送带间的摩擦力将推力装置与传送带有机地联系起来,以实现二者之间的能量传送任务,确保传送机的可靠运转,其摩擦传动原理如下分析。
图3-4 传送带摩擦传动原理
设带传动滚筒输出拉力,传送带在滚筒远离点处的张力为,在进入点处的张力为。忽略其他无关次要因素,在传送带上取微段体AB为隔离体,为其所对应的圆心角,其受力分析图如图(3-4)所示。
由微原体力的平衡得:
(3-10)
(3-11)
式中: ,—输送带在A和B点的张力,单位:N;
—滚筒与输送带之间的摩擦系数;
—输送带在滚筒上的围包角,单位:rad;
—微原体所受的法向反力,单位:N;
将式(3-10),(3-11)联立解方程,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