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7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正常解剖与检查方法
中枢神经检查方法与正常影像解剖 南京总医院医学影像科 卢光明 季学满 现代医学影像技术 常规X线 X线计算机断层成像:CT 核磁共振成像:MRI 核医学成像:包括PET/SPECT/ECT等 超声、脑磁图及近红外成像 颅脑检查方法 头颅平片检查 脑血管造影 CT检查 MRI检查 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 头颅平片检查 头颅一般采用正、侧位; 颅外伤、先天性畸形和颅骨疾病等的诊断; 对脑肿瘤等病变仅能提示病变存在; 限度:临床症状明显但常无异常发现。 正常头颅正位 正常头颅侧位 正常头颅线条图 颅骨结构、厚度和密度 颅板结构分三层: 外骨板、板障和内骨板; 颅骨厚度变异大,0.5~1.0cm; 6岁以下颅板为一层; 老年者较厚,但密度不高。 颅 缝 颅顶骨板为膜内化骨; X线特点:外板处呈锯齿状,内板处呈直线状,颅缝附近骨密度稍高; 额缝在生后6个月即闭合,蝶枕缝青春期闭合; 30岁以后颅缝闭合次序: 矢状缝→冠状缝和鳞状缝→人字缝和枕乳缝; 缝间骨:解剖变异,多见于人字缝。 正常囟门及头颅30°前后位线条图 缝间骨 正常头颅-额窦水平部 三、血管压迹 脑膜中动脉:起于中颅窝,上行分前后两支,前支沿冠状缝行至颅顶部;后支横贯颞骨鳞部,走向较直,边缘较整齐; 板障静脉沟:多见于顶骨,粗细不均,不对称; 静脉窦:粗细一致无分支的带状影; 蛛网膜颗粒压迹:系在内板上引起的压迹,多见额骨后部及顶骨矢状缝两侧,大多对称,与年龄有关。 板障静脉 枕外粗隆 蛛网膜颗粒压迹解剖示意图 正常头颅-大的蛛网膜颗粒 蛛网膜颗粒压迹-蝶顶窦 四、脑回压迹 5~6岁时出现,青春期最明显,注意颞骨鳞部脑回压迹。 颅 底 前颅窝:额窦后壁至蝶骨小翼后缘; 中颅窝:蝶骨小翼后缘至鞍背和岩骨嵴; 后颅窝:鞍背至枕内粗隆。 蝶 鞍 形态:多数椭圆形,鞍背后缘密度稍不整齐,鞍底和前缘有一层致密皮质,清晰锐利。 大小:前后径7~16mm,深径7~14mm;宽径 <12mm; 鞍底倾斜(鞍底和中颅窝底线交角)<8°; 正常蝶鞍侧位像 正常蝶鞍的不同形状 封闭型蝶鞍 中颅窝底神经和血管孔道 视神经孔:外侧为眶上裂,内侧为后组筛窦蝶窦,上为眶顶,视神经通过,4岁时已达成人大小; 圆孔:蝶骨大翼后外侧,通过上颌神经; 卵园孔:通过下颌神经,脑膜副动脉,两侧常不对称; 棘孔:通过脑膜中动脉,两侧基本对称; 破裂孔:岩锥骨尖部内侧。 正常颅底解剖 正常颅底X线解剖 颅内生理性钙化 一般无临床意义,可利用其位置改变来指示组织位置的改变。 松果体钙化:10岁儿童即可有组织学上钙化,20岁以后显示增多,5cm以下: 侧位:位于鞍背上方及后方各3cm; 正位:位于中线,发生率20~30%。 脉络丛钙化:呈细小点状聚集成团,0.5~1.5cm,沿侧脑室分布,以侧脑室三角区最多。 侧位:在松果体钙斑后下方1~ 1.5cm; 正位:中线两旁各0.5cm,发生率<1%。 硬膜脑钙化:多见于35岁以上成年人; 大脑镰钙化 ; 床突间韧带钙化; 岩锥尖与后床突间韧带钙化。 颅内非病理性钙化 松果体钙化 脉络丛钙化 大脑镰钙化 脉络丛、大脑镰钙化 脉络丛、松果体钙化 床突岩间韧带钙化 脉络丛、松果体钙化、岩尖韧带钙化 头颅平片检查 脑血管造影 CT检查 MRI检查 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 脑血管造影 将含碘水对比剂注入颈内动脉或椎动脉,使脑血管显影; 根据脑血管的分布、形态、位置等变化来判断颅内疾病; CT、MRI的发展使脑血管造影应用减少; 但对颅内血管性疾病的诊断,特别是进行介入治疗,则离不开脑血管造影。 脑血管造影-适应症 颅内血管性病变:动脉瘤、动静脉畸形、动静脉瘘; 颅内占位性病变:颅内血肿、脓肿、肿瘤; 颈部疾患:颈部肿瘤、颈动脉体瘤、颈动静脉瘘等。 禁忌证:有严重出血倾向、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及对比剂过敏者。 正常脑血供 脑血供来自颈内动脉、椎动脉; 脑底动脉环沟通颈内动脉与椎动脉系统。 大脑半球外侧面的动脉 大脑半球内侧面的动脉 脑底的动脉 一、颈动脉造影二、椎动脉造影 颈内动脉 由颈总动脉分出垂直上行,入颞骨岩部颈内动脉管,自破裂孔入颅; 颈内动脉在颅内连续数个弯曲称虹吸部; 虹吸部分颈1-颈5段。 正常颈动脉虹吸部 正常颈内动脉、大脑前中动脉 正常颈内动脉造影(3D成像) 颈内动脉分支 眼动脉:主支与前颅凹底间距0.5~1.0cm; 脉络膜前动脉:先在脚间池内向后外行,终于侧脑室脉络膜丛; 后交通动脉:在脚间池内迂回,内侧与大脑后动脉相连。 颈内动脉分支 大脑前动脉(正位) 水平段:转角变异较大,大部呈锐角; 上行段:下半部呈波浪状,可跨越中线两旁4mm。 大脑中动脉(正位) 分为主干、侧裂动脉干和凸面分支 主干:呈弧形或平直向外横行基线;起始部附近向上发出数支豆纹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