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钦州市灵山县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docVIP

广西钦州市灵山县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广西钦州市灵山县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广西钦州市灵山县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年级历史试卷 (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分值: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本项共25题,每题2分,共50分)。 1.1909年9月21日冯如驾驶着由他设计制造的“冯如1号”飞机,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奥克兰市南郊完成了属于中国人的首次载人动力飞行。“冯如1号”飞机主要得益于() A.工业革命和内燃机的发明 B.第二次工业革命和内燃机的发明 C.第三次科技革命和内燃机的发明D.第二次工业革命和发电机的发明 2.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突出特点是 A.技术成果与工业生产的紧密结合 B.科学与技术的结合,并迅速运用于工业生产 C.科学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D.新发明促进了生产力的高速发展 3.哥伦布说:“黄金是一切商品中最宝贵的,黄金是财富,谁占有黄金,就能获得他在世上所需要的一切。”这说明黄金() A.是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原因 B.是新航路开辟的最直接的重要经济动因 C.黄金能改变一切 D.自古以来人们就一直追求黄金 4.马克思就英国对印度的殖民统治曾指出:“问题并不在于英国是否有权利来征服印度,而在于印度被不列颠人征服是否要比被土耳其人、波斯人或俄国人征服好些。”马克思这一论述说明了() A.印度自愿被英国征服B.英国对印度的征服客观上促进了印度的进步 C.英国有权利征服印度D.印度被英国征服是历史的必然 5.《史记萧相国世家》记载:“何(何即萧何。编者注)置田宅必居穷处,为家不治垣屋(围墙)。曰:‘后世贤,师吾俭;不贤,毋为势家所夺。’”这表明,在汉代() A.买田置地是藏富传家的重要手段B.政府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C.勤俭节约是为官执政的行为准则D.土地兼并现象尚不普遍 6.苏轼曾经指出:“民庶之家,置庄田,招佃客,本望租课,非行仁义。然犹至水旱之岁,必须放免欠负、贷借种粮者,其必诚恐客散而田荒,后日之失必倍于今故也。”此材料反映的主要问题是 A.从宋代开始农村出现以租佃关系进行土地经营的现象 B.宋代地主具有开展民问赈济的社会责任感 C.宋代佃户租种土地有较大的选择权和自由度 D.宋代时期地主依靠土地剥削来积累财富 7.“在中国传统社会里,往往足君子之泽,数世而斩。所谓‘千年土地八百主’的谚语正是惯见人世沧桑之后的概括。”文中的谚语实质上反映了中国古代 A.土地买卖相当频繁 B.地主土地私有制的变迁 C.自然经济渐趋瓦解 D.土地所有权的非连续性 8.康熙三十九年苏州踹匠(又称“踏布匠”)由于包工头克扣工钱罢工将近一年,最后是以清政府的司法介入暂告结束的。康熙五十四年踹匠再次罢工,要用增加的工价,办理普济院、育婴堂,并建立“踹匠会馆”。清政府以“无籍之徒,结党群来,害将叵测”,立石严禁。这反映该历史时期 A.罢工仅仅以经济目的为主 B.政府执行保护工商业的政策 C.政府立法以管理官营手工业 D.农耕文明中分离出一些变异 9.下列材料能反映中国古代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是 A.《诗经》描述“千耦其耘” B.《汉书食货志》记载“还庐树桑,菜如有畦,瓜瓠果疏殖於疆易,鸡豚狗彘毋失其时” C.白居易《朱陈村》描述“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家家守村业,白头不出门。” D.《古今图书集成》记载“农无田者,受田于人,名为佃户;无力授田者,名为雇工。” 10.清代广东罗定山区“凡一炉场环而居三百家,司炉者二百余人,掘铁矿者三百余,汲者、烧炭者二百余,驮者牛二百头,载者舟五十艘”。从材料可以得到的准确历史信息是 ①罗定山区的冶铁工场规模很大②冶铁业发展带动人口聚居情况的出现 ③冶铁业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④这是一家采用了雇工经营的新式企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1.“尺铁碾去瑶台雪,一弓弹破秋江云。中虚外泛搓成索,昼夜踏车声落落。”(元熊谷)诗中描写的是 A.长安城东西织室丝织业生产的景象B.苏杭等地织造局丝织品生产的景象 C.江南农村家庭棉纺织手工业生产的景象 D.苏杭等地手工工场棉纺织业生产的景象 12.历史学家陈寅恪指出:“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下列史实可以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①市坊融为一体②活字印刷首创③儒家信仰重建④世俗文学兴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3.明代江南封建经济继续发展,但也潜伏着诸多的社会危机,对下表解读最正确的是 弘治、嘉靖年间江西的人口户数及朝廷在江西的征税统计表 时间 人口户数 官民田地山塘 夏税米 农桑丝 折绢 秋粮米 弘治年间 (1488-1505) 148.7万户 399270顷 13亩余 86600 石余 3970 斤余 3175 匹余 2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zsmfjh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