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日治时期美浓南隆农场的开发与族群的融合.doc
日治時期美濃南隆農場的開發與族群的融合
張二文
摘 要
台灣西部的開發,大致完成於清代,高雄縣的美濃地區亦在乾隆初年拓墾,但位於美濃東南方的南隆地區卻遲至日治時期才大量開墾。1909(明治42)年,台灣總督府為了發展國家經濟拓殖事業,允准三五公司社長愛久澤直哉以南隆農場名義申請開墾,同時收購一部分民有土地,擴充農場經營範圍。
日治時期,日人積極開發農作生產、改良新品種、改進耕作方式等等,致使瀰濃平原人口漸形增加,而耕地生產不足的農戶,紛紛自行入墾中壇以南平原。在國家建設重大工程與私人資本開墾農場下,開墾的工作除了從舊部落招佃農入墾以外,更遠赴新竹州(今桃園、新竹、苗栗地區)招募客籍佃戶,另外亦有少數有來自高樹、內埔、竹田的六堆客家人,以及岡山、田寮、旗山一帶的閩南人共同開發。
北部客家移民來自新竹州丘陵山區地帶的苗栗農戶居多,他們有著豐富的墾荒經驗、善耕石埔地,但原居地人口壓力造成生活環境的惡劣,而南方遼闊的平原和充沛的水源正是誘發移民的念頭。當時私人資本公司以搭建草寮,免費提供房舍、灶、碗筷、牛隻、耕具、田地等優渥條件鼓勵移民。於是透過家族、親戚的遊說,招來一批批舉家大小南遷的移民。短短一、二十年間,湧入的墾戶移民分散聚居在農場各地,入墾的移民均以茅草搭蓋的草寮暫時棲身,因此各地聚集的農戶所形成的部落多以「寮」字命名。
日治時期如何改善南隆不利的農業客觀環境?以及如何招募移民?何種方式租耕地?日人怎樣進行農業拓墾,相關公共工程如何配合?拓墾成效如何?移民遷移後面臨生活的壓力以及族群間的相處,是在什麼狀況下融合?這些問題都是本文想要進一步探討的。現今學術界對美濃探討的文章甚多,對族群間的互動以及融合,著墨有限,希望對荖濃溪流域聚落發展及客家之研究,略盡棉薄之力。
前言
台灣西部的開發,大致完成於清代,美濃地區亦在乾隆初年拓墾,南隆地區的發展相對地遲緩,直到日治中期。本文便是針對日治時期美濃南隆地區的拓墾加以探討,研究動機不單是注意到土地的開發與拓殖,更直接的因素是此一時期,南隆的拓墾的主力是以合資會社公司名義招募墾民入墾,而移民中又以遠從北部新竹州的客家移民居多,是什麼誘因造成北部客家人的移入?日治時期如何改善南隆不利的農業客觀環境?以何種方式租耕地?日人怎樣進行農業拓墾,相關公共工程如何配合?拓墾成效如何?是否帶來南隆的興盛?在美濃的拓墾過程中,族群融合過程如何?這些問題都是本文想要探討的。
日治時期,日人積極開發農作生產、改良新品種、改進耕作方式等等,致使瀰濃平原人口漸形增加,而耕地生產不足的農戶,紛紛自行入墾中壇以南平原。在前述國家建設重大工程與私人資本開墾農場下,開墾的工作除了從瀰濃、龍肚、竹頭背、中壇等地區招佃農入墾以外,更遠赴新竹州(今桃園、新竹、苗栗地區)招募客籍佃戶,另外亦有少數有來自高樹、內埔、竹田的六堆客家人,以及岡山、田寮、旗山一帶的閩南人。
本文指涉的地區大致為今日高雄縣美濃鎮東南方以及旗山鎮部分區域的南隆部落,日治時期南隆部落涵蓋到旗山鎮的旗尾及溪洲地區,現今學術界對美濃探討的文章甚多,對族群間的互動以及融合,著墨有限,希望對荖濃溪流域聚落發展及客家之研究,略盡棉薄之力。
日治時期的移民政策與土地政策
日本自明治維新之後,海外移民大為盛行,目前有關海外移民的研究成果已是汗牛充棟。不過,相對於日本對滿州以及領土外地區移民規模之大,1895年以後臺灣成為日本領土,在該殖民地的移民規模卻顯得微不足道。不過,儘管日治時期始終未產生日本人大舉移入台灣的現象,但是為了對殖民地進行同化、資源開發以及國防上的目的,日本人民的移殖仍是殖民地統治政策重要的一環。另一方面,日本人移民對於台灣的產業發展也產生若干影響。
台灣總督府為了殖民地的統治,調節日本過剩人口及國防、民族同化等方面的考慮,擬定日本農民移殖政策。藉由官方經營,移植日本農民建立移民村,以作為台灣農村的示範,並加速台灣人的同化,達到內臺共存共榮的目標。
一、日治時期的移民政策
日治時期日本人移民臺灣屬於領土內移民,又分成契約移民和自由移住的自由移民兩種。契約移民中,由官方所主導與經營者稱為官營移民,由私人經營者稱為私營移民。官營移民是以國家資本提供經費,由專責的行政人員推行移民事業,最能體現殖民地時期日本人移民的動機與特質。
日本在德川幕府時期施行鎖國令政策,禁止人民向外遷移,直到幕末1866(慶應2)年才解除鎖國令。1868年明治政府成立,首先對夏威夷進行第一批「官約移民」,稱為「元年移民」,正式揭開了日本近代對外移民的序幕。1894(明治27)年日本政府為了解決國內人口過剩所引起的經濟與社會問題,進一步制訂「移民保護規則」,將移民列為國策。1895年臺灣割讓予日本之後,日本一躍成為亞洲第一個殖民帝國。做為殖民地的臺灣自然成為日本人移民的新天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护壁结构对人工挖孔桩的竖向承载力贡献研究-OpenRepositoryof.PDF
- 挂牌出让合同变更.doc
- 按揭贷款申请书MortgageLoanApplicationForm-Citibank.PDF
- 探台湾砖瓦历史发展之兴衰高雄三和瓦窑场-南华大学.PDF
- 推进经济转型做强增长引擎-四川经济信息网.doc
- 推销产品或服务-罗东地政事务所.ppt
- 搬迁沙田污水处理厂往岩洞计划荣获英国NCE2015隧道及地下-渠务署.PDF
- 携手提升电力安全共建安全工作文化.PDF
- 摊位装修设计租用-UBMAsia.PDF
- 操作说明二位输出液位传感器LMCxx08026300500072017-ifm.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