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荫山房装饰艺术研究.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余荫山房装饰艺术研究

余荫山房装饰艺术研究刘晓荣张超(五邑大学艺术设计系)摘要:岭南园林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其中尤以各种装饰艺术手法最有代表性。余荫山房在岭南园林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关于其装饰艺术部分详尽的研究还没有,经过仔细考察山房的装饰艺术,发现可以通过它“缩龙成寸”的发掘岭南园林的装饰特色。关键词:岭南园林;装饰;满洲窗;灰塑;木雕文章编号:1003-6962(2011)03-0085-04中图分类号:K871113文献标识码:A余荫山房,坐落于广州番禺南村,始建于清代同治年间,历时五年建成。余荫山房占地面积约1590多平方米,但布局紧凑,小中见大。一条游廊拱桥将山房分为东、西两部分,桥以石砌,池水穿过拱形桥洞将东、西联贯,水面占全园较大面积。西半部结石为池,呈长方形,内置荷花。建筑物以池北的“深柳堂”为主,池南的“临池别馆”为辅,构成一组景物。东半部池水八角环流,池心结石为台基,上为建筑“玲珑小榭”,以曲廊跨池连接“听雨轩”,水边还点缀以“孔雀亭”、“来熏亭”等形式各异的建筑小品,构成另一组景物。整个山房亭堂楼榭,山石池桥配置得当,庭园虽小,却清雅幽深。这座名园的特点可用主人邬彬自题园联———“余地三弓红雨足,荫天一角绿云深”来概括[1]。作为名园,山房的装饰艺术亦独具匠心,堪称是岭南园林装饰艺术中的奇葩。山房的装饰手法多种多样,主要融合有满洲窗、灰塑、花窗、木雕、砖雕等。似于北京的支摘窗和苏州的和合窗,实际上却有所不同。支摘窗与合窗多呈矩形,满洲窗传统主要用正方形,为木框结构,内镶玻璃。满洲窗还采用各式构图的木棂,亦叫斗心,镶嵌和蚀刻着图画或书法的单面彩色玻璃,而呈现出独特、高雅别致的格调令人赏心悦目。余荫山房满洲窗主要分布在供宾友休憩的卧瓢庐(图一,图二)、瑜园(小姐楼)一楼走廊(图三)和客厅(图四)、深柳堂(图五)几处。(二)满洲窗在余荫山房中的手法与内容研究山房的满洲窗,重点放在窗扇部分,它一、满洲窗(一)满洲窗在余荫山房中的分布满洲窗的由来或许与清代满洲窗户有关。清代中后期,中国开始在建筑上使用玻璃,即在花窗图案设计中配以小块彩色玻璃以作透光,称之为“满洲窗”。表面上它类85四川文物2011年第3期余荫山房装饰艺术研究的窗扇分格比较均衡,中间通常分成三等份的方格,每一方格内以两边打柳(起槽坑)的木条作各种有规律的图案,在图案通透的地方以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彩色的小块玻璃嵌在木条的木槽中,玻璃颜色多为三色,五色或七色的,技术越高,图案的变化越多。园形及半园形的工艺最难制作。玻璃图案的设计,大多以梅、兰、菊、竹,各种花鸟鱼虫和吉祥物为创作主题。在山房众多满洲窗中,以卧瓢庐的满洲窗最为奇妙,“透过进口的蓝色玻璃看园中,似乎窗外的屋顶和走廊上撒满薄薄一层霜雪,一幅冬日雪景的美妙,而将两扇叠在一起,透过两层蓝色玻璃,树梢上的绿叶顿时变为红色,一幅秋来满山枫叶红的景象,而透过白色玻璃可以看到南国本来就有的春夏两季,从窗口的色彩变换可以体会春夏秋冬的轮换”,变幻之间产生了别致的艺术效果。山房中灰塑用于壁面装饰的面积最大,数量也很多。其中样式以“中堂式”最为代表,即迁移传统室内大堂装饰手法中的中堂书画样式图六小姐楼内庭墙面塑《绿肥》于室外。整个样式以中间的书画为主体,两侧有书法对联与画相呼应,画的上部有匾额装饰,整个手法对称典雅。“中堂式”最具代表的是小姐楼内庭鱼池上方墙面的《绿肥》(图六)和花园小桥上方围墙上的二、灰塑(一)灰塑在余荫山房中的分布灰塑是广东传统建筑特有的装饰艺术。它用石灰或蚝壳灰为主要材料,拌上稻草或草纸,经反复锤炼,制成草筋灰、纸筋灰,并以瓦筒、铜线为支撑物,在施工现场塑造,待干后再涂上矿物颜料而成。明清时期,是珠江三角洲一带广为流行的装饰艺术。余荫山房中的灰塑分为圆雕式和浮雕式两种,前者用于装饰山房屋脊上,后者用途广泛,不论门楣、窗棂、山墙墙头、墙面、屋檐瓦脊等部位都有装饰,造型多以花卉蔬菜、飞禽走兽等等表现。这里的灰塑都已经历百年的风雨,但依然璀璨生辉。故在研究余荫山房装饰艺术中,灰塑是一项不得不提、不能不提的工艺。山房中灰塑装饰主要分布在花园的花坛、门楣装饰、点题名联上方匾额、窗框上方、瑜园的内庭墙面、瑜园(小姐楼)的入口的楹联、“深柳堂”侧面的走廊的墙面上等处。(二)灰塑在余荫山房中装饰手法与内容灰塑在余荫山房中的装饰形式有壁面装饰、楹联装饰、匾额装饰、“花脊”等。1.壁面装饰《牡丹湖石》(图七)及“深图七小姐楼中花园墙面灰塑《牡丹湖石》柳堂”侧面走廊墙面的《畅叙》(图八)。三幅灰塑都以山水和花鸟画为原形,色彩运用传统山水画中的青绿和浅绛手法。主要以石绿和赭石、花青为主,设色浓重。在样式上没有采用传统书画的卷轴式样,而是运用了画框式。其中《畅叙》最有特色,中间画面以传统山水表现,楹联采用古琴样式,工艺精美,尤其古琴

文档评论(0)

pangzilv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