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本色匠心坚守.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工人本色匠心坚守   他身材魁梧,不善言辞,微黑的脸庞,炯炯有神的眼睛,粗糙有力的双手,不知情者很难将这位标准的北方汉子,与其从事的制造工件精度是普通头发1%粗细的人联系在一起。他是淮海集团公司有史以来以个人名字命名的先进操作法第一人,现为淮海集团十四分厂量具钳工――周建民。   “一丝不苟,一以贯之,一往无前,三个词,十二个字,三十年如一日,全心全力、不厌其烦地做一件没有尽头的事。”这是人们对他的评价;“精工细作,精益求精,精彩逼人。”这是见过他之后,我对他的理解。   孜孜不倦学技术,坚持不懈练本领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追根溯源,周建民对量具钳工工作的热爱,源于小时候工人师傅们的耳濡目染。“父亲在一个部队机场工作,放学之后,我经常去找父亲,每当看到工人师傅们用灵巧的双手修理好一架架飞机,把它们送上蓝天自由翱翔,心里便会油然而生一种不尽的佩服和羡慕,当一名能工巧匠多好啊!”谈到这些,我仍能从他脸上看出掩饰不住的羡慕。   中学毕业后,周建民考上了长治技工学校。之后,如愿以偿走进了令人向往的兵工厂,走上了量具钳工的工作岗位。他满以为这下就可以一试身手、让大家也看看他的技术活了。但随后的工作经历却告诉他,要想成为一名令人艳羡的技术工人,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一次,师傅有事请假,便把一件稍有难度的量具交给我干,我拿着半成品琢磨来琢磨去,按照师傅说的工艺鼓捣了好几天也没搞出来,眼看节点进度到了,急得我满头大汗,最终还是没完成。可师傅回来后,三下五除二就完成了任务。”周建民颇有感触地说道。这件事对他的触动很大。看来要想在岗位上干成点事,光凭一股子热情还不够,还真得下一番苦功。“不信我周建民就干不出来”,天生的那股子倔劲促使他暗下决心,一定要学习掌握业务技能,在岗位上干出名堂来,让师傅放心,让同事刮目,让领导满意。从此,他便一心扑在了岗位上,一头扎进了量具钳工的世界。   白天,师傅干活,他就边学边琢磨,边琢磨边操作,抓住一切机会学习技艺。碰到加工关键产品项目时,周建民更是一步不离师傅,盯着怎样调试参数、怎样处理技术问题、怎样排布工艺,一样一样牢记在心,一项一项刻苦练习。晚上,他就挑灯夜战,一边琢磨白天学到的实用技术,一边抱住那些买来的、找来的技术书籍进行理论“充电”。自学的同时,他还积极参加各类培训。一听说厂里搞技术培训,总是不顾一天工作的疲劳,一堂课不拉地学习。在平时的工作中遇到不懂的地方,就虚心向工程技术人员请教,并经常和工友们互相交流技术学习体会。   看书,成了他多年的一大嗜好。在书店一看到有关技术的书籍,总是几十元、上百元地买回家。有人初略地给周建民看过的书做过统计,他亲自购买、借阅过的书达到1000本,如果将这些书堆起来,高度有20米。有一次,妻子让他上街买点菜,他正好路过书摊,不自觉地凑过去看起书来,妻子在家左等右等不见人,最后在书摊上才找到他,妻子是又急又气。就为买书,他家里经常闹“矛盾”。他不止一次地向妻子保证,以后一定要优先考虑家里的生活费和孩子的学费。但是,看见心仪的书他还是当宝贝一样珍藏,因为他知道,活到老,要学到老。   坚持不懈求创新,精益求精保活力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周建民深刻领会这其中蕴含的道理,工作中一丝不苟、坚持“人有我优”,不厌其烦,在三尺工作台前,把创新精神融入到攻坚克难中,不断尝试新的工作方法,啃下了一个又一个“硬骨头”。   一次,国家某重点核心项目一套量具任务交到公司,这套量具要求比较高,是人人见了都皱眉头的典型高难度工装,尺寸精度、对称度要求微米级,角度要求秒级。如何在保证对称度以及焦点尺寸的前提下保证角度要求,是这套量具加工的难度所在。   有人断言,这套量具加工不成。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这个任务落到了周建民的肩上,人们都为他捏了一把汗,能干成吗?在当时的条件下,没有任何资料可以查阅,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借鉴,没有任何捷径,只能依靠自己。周建民精心编排加工工艺,采用了在350x350的方箱上夹装工件,就一个方箱,重量都在30千克,在那炎热的三伏天,每翻动一次方箱,都要出一身汗,为了减少方箱的翻动次数,他自制二类工具,同时采用将中心柱在方箱中心找中的办法,凭借自己过硬的手上功夫,在1米x750厘米长的平板上,精心操作,一丝一丝地调、一秒一秒地找,饿了吃一碗方便面,困了在工案上打个盹,三天三夜都没有离开工房。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硬是拿下了这卡脖子的工装,为工厂解决了一大技术难题。当量具最后检验合格时,在场的工友们都一起为他欢呼,工厂领导赞扬他“技能高,信得过,靠得住,能出活”。   作为一名技能工人,他以不寻常的视角去发现、去总结,时时创新、处处创新。   看到自己取得的一项项工作业绩,周建民也很高兴,但是每当他看到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