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央银泻托学货币政策的作用机制与效果检验
第二节 货币政策效果 一、货币政策效果的含义 数量效果 时间效果 货币政策是否影响货币供应量 货币供应量是否影响实体经济 二、货币政策效果的评价 前期检验指标 反映货币供应量及结构变化的指标 反映币值情况的指标 后期检验指标 反映总体社会经济情况 反映通货膨胀的指标 三、影响货币政策效果的因素 货币政策时滞 内部时滞——认识、决策 外部时滞——操作、市场 微观主体预期 货币政策决策的透明度 金融创新 经济体制安排 政治因素 改革开放之后中央银行宏观政策分析 1978 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过多次通货膨胀,分别发生在 1980 年、1984-1985年、1988-1989年、1993-1994年和2003-2004年。1998-2002年我国还出现了长达 5 年的通货紧缩,价格水平一直处于 0 附近。2002 年底开始,我国经济出现过热苗头。 2011年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1、2月份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分别上涨4.9%,PPI(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同比分别上涨6.6%和7.2%,价格形势不容乐观。。 1980 年的通货膨胀及其治理: 1980 年,商品零售价格上涨达到 6%。 1980年12月,国务院发出《关于严格控制物价、整顿议价的通知》,随后中央工作会议作出了继续对国民经济进行大的调整的决策。会议要求,一方面要大规模压缩基本建设投资,缩减国防费和行政管理费,减少财政开支;另一方面要继续加快农业、轻工业的发展,增加消费品生产,开辟财源;力求实现财政收支、信贷收支的基本平衡,不再搞财政性的货币发行,把物价特别是基本生活必需品的销售价格稳住。经过这一阶段的调整,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在1982年和1983年分别回落到1.9%和1.5%的水平上。 1984-1985年的通货膨胀及其治理: 1985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9.3%。国务院采取紧缩信贷和紧缩财政的宏观调控措施,以抑制经济过热的势头。国家在严格控制财政支出和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同时,主要运用货币、信贷手段紧缩银根,严格控制信贷总规模和现金投放,加强银行金融信贷管理工作和开展全面信贷大检查,大力组织货币回笼。在这些措施的作用下,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由9.3%回落到 1986 年的 6.5%,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由 13.5%回落到 1986 年的8.8%。 1988-1989年的通货膨胀及其治理: 1988年8月,我国出现了解放以来第一次储蓄存款的净下降,同时“抢购风”达到了高潮,1988 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达到18.8%。1988年9月,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用3年左右的时间把改革和建设的重点放到“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上来,并实行财政金融“双紧”政策。这次治理整顿,很快收到了抑制通货膨胀的成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由18.8%降至1990年的3.1%,进而维持在1991年3.4%的水平上。 1993-1994年的通货膨胀及其治理: 1993年,通货膨胀突破了两位数,1994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升到24.1%。针对当时经济过热导致的宏观经济失衡、经济秩序紊乱的局面,1993 年 6 月,国务院发布综合治理措施,这些措施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约法三章”,坚决查处乱拆借、乱集资、乱提高利率等非法行为,堵住资金流失的“邪门”; 二是适时微调,在总量从紧的原则下,改进贷款供应,保证资金重点需求,缓解企业资金困难,开好资金投放“正道”;三是灵活利用利率杠杆,及时开办保值储蓄,促进货币回笼。中国人民银行在国务院领导下,坚持实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到 1996 年底,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收到明显成效,通货膨胀得到控制,国民经济实现“软着陆”。 1998-2002 年的通货紧缩及其治理: 1998 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首次出现负值,之后连续四年在0附近波动。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及时制定扩大内需的方针,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中国人民银行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自 1996 年 5 月起 8 次降息,适当增加货币供应量,引导贷款投向,执行金融稳定工作计划,促进商业银行深化改革,改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到2000年,我国国民经济运行出现了重要转机,国内生产总值达到 8.9 万亿元,增长8%;物价涨幅持续下降的趋势得到遏制,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0.4%。 1998年3月至1999年6月连续四次降息;1998年5月恢复公开市场操作,至1999年共投放基础货币2621亿元;同期两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 执行结果却是:与实体经济发展直接相关的贷款两年内平均同比增长11.9%,货币供应量平均同比增长14.8%,消费物价指数平均下降1.1%。可见,放松银根的政策意图实现得不甚理想。 2000年至2002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人工智能背景下高校教学模式改革研究.docx VIP
-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期末《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专项精选试卷-附答案.doc VIP
- 人工智能背景下的职业教育混合教学模式构建与实施.docx VIP
- 湖北省武汉市2025届高中毕业生四月调研考试政治试题及答案(武汉四调).pdf
- Unit5大单元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英语下册.pdf
- 陕西财政云单位核算系统使用手册.docx
- 【营销策划】2024奥迪品牌技巧分析中英双版.pptx
- 肥胖诊疗门诊建设专家指导意见(2024年版).pdf
- 2024奥迪品牌技巧分析中英双版.pdf
- 2024 奥迪分析 : 奥迪品牌、技巧、平台等奥迪分析师日 2024.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