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肃南白泉门地区蛇绿混杂岩地质特征-地球科学进展.PDF

甘肃肃南白泉门地区蛇绿混杂岩地质特征-地球科学进展.PDF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甘肃肃南白泉门地区蛇绿混杂岩地质特征-地球科学进展

第 12 卷第 4 期 地球科学进展 V o l. 12 N o. 4 1997 年 8 月 A DV AN CE IN EA R TH SC IEN CE S A u g. , 1997 甘肃肃南白泉门地区蛇绿混杂岩地质特征① 孙晓猛 (长春科技大学工程技术学院 长春 130022) 张 旗    钱 青 ( 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北京 100029) 摘 要 通过对甘肃肃南白泉门地区不同构造岩块中的玄武岩、硅泥岩及砂岩的 岩石学、地球化学及构造特征的综合研究, 认为它们分别形成于洋脊、洋岛、岛弧、 板内及活动大陆边缘等多种环境。各种环境的块体相互混杂并与蛇绿岩的基性- 超基性岩岩块混杂产出, 形成蛇绿混杂岩。该蛇绿混杂岩是北祁连中段加里东俯冲 杂岩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 甘肃  白泉门 蛇绿混杂岩 玄武岩 硅岩 砂岩 形成环境 分类号  58834 P ( ) 白泉门地区位于北祁连中段肃南县境内 图 1 , 大地构造位置隶属于北祁连早古生代 造山带, 区域构造线为北西向。在白泉门南部大岔大板及西北部九个泉一带, 出露有早、中奥 〔1- 4 〕 〔5 〕 陶世蛇绿岩 , 大岔大坂蛇绿岩产于岛弧的弧前环境, 九个泉蛇绿岩为弧后盆地环境 。 〔1- 4 〕 早先的研究认为, 位于上述两个蛇绿岩带之间的白泉门一带由岛弧杂岩组成 。我们的研 究揭示, 白泉门地区构造剪切作用比较强烈, 地层之间已被众多规模不等的剪切片理和断层 所分割, 形成一系列构造岩块, 在塔洞沟- 白泉门一带还分布有由硬柱石- 蓝闪石所组成的 〔6 〕 蓝闪片岩带 , 说明本区各种岩块共同组成了蛇绿混杂岩带, 是由板块俯冲作用所形成的岛 弧增生杂岩。笔者通过对保存有构造环境重要信息的玄武岩、硅泥岩及砂岩岩块分别进行了 研究, 旨在识别出不同岩块在混杂作用发生之前所处的构造环境, 并对蛇绿混杂岩的基本特 征进行了探讨。 1 蛇绿混杂岩的构造特征 研究区蛇绿混杂岩主要由蛇绿岩残块和其它构造岩块组成。蛇绿岩残块包括地幔橄榄 岩和洋脊玄武岩; 其它岩块成分较为复杂, 有洋岛玄武岩、岛弧玄武岩、板内玄武岩, 不同环 ① ( ) 本文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 目“北祁连蛇绿岩特征、造山带演化及深部作用过程研究”项 目编号: 49472 10 1 研 究成果之一。  第一作者简介: 孙晓猛, 男, 1954 年出生, 副教授, 主要从事造山带地层及岩石学研究。  收稿 日期: 第 4 期  孙晓猛等: 甘肃肃南白泉门地区蛇绿混杂岩地质特征     34 1 ( ) 图 1 甘肃省肃南县白泉门地区地质略图 据 1: 20 万肃南幅简化 1. 寒武系; 2. 蛇绿岩; 3. 蛇绿混杂岩; 4. 志留系; 5. 泥盆系- 三叠系; 6. 第四系; 7. 超基性岩; 8.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