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社科〉[分裂的自我-对健全与疯狂的生存论研究].The.Divided.Self.莱恩.CHS.文字版.pdf

〈人文社科〉[分裂的自我-对健全与疯狂的生存论研究].The.Divided.Self.莱恩.CHS.文字版.pdf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分 裂 的 自我     ——对健全与疯狂的生存论研究 〔英〕A A莱恩 著 R D 林和生 侯东民 译 陈维正 校 分裂的自我 1 编者的话 现当代西方学术思想的主要特征之一,是注重人的主体性研究。 这种以人为中心的研究,意在寻求到人类和人类文化所依据的先在的 根,由此而重识、重铸人与世界、人与社会的关系。对人的研究是从 两方面入手的:一是对人的宏观研究,即着眼于整个人类社会及其各 个侧面,如经济、政治、文化、历史、宗教等的研究;一是对人的微 观研究,即立足于人的主体性,致力于探求人的深奥莫测的精神世界 和千变万化的行为表现。 为了帮助国内学术界及广大读者了解现当代西方学术研究的主 潮,以便纵观全局,我们选编翻译了现当代西方著名学者对人进行微 观研究的一批有代表性的著作,作为丛书出版。这些著作从各个领域 的不同角度对人的本质、人格、本能、潜能、情感、价值、需要、信 仰等进行了较深刻的剖析,力图揭示现代人在现代社会中的精神状 态,并预测这种精神状态在未来的演变。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一方 面,对人的主体性研究已成为许多学科的交汇点,由此形成了哲学人 类学、深层心理学、社会生物学、人类行为学等竞相争艳的纷繁格局; 另一方面,这些著作在一定程度上较客观地揭示了西方社会所面临的 2 分裂的自我 深刻的精神危机。当然,由于作者固有的资产阶级的局限性,这些著 作中存在着一些唯心主义的观点和偏见,也不可能提供解决问题的答 案。这就需要我们在阅读时加以分析、鉴别,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 对这些著作进行科学的、实事求是的研究,吸收其中对我们有益的成 分,为建设符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服务。 《现代社会与人》名著译丛编委会 1987年 5月 分裂的自我 1 健全与疯狂的界线 ——代中译序 一 “所有幸福的家庭都是相同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这话 也许能改为:所有幸运的人都是相同的,不幸的人各有各的不幸。 各不相同的不幸,自然不易得到理解和同情。也许正因为如此,不 幸者才显得不幸,或者说,不幸者之所以不幸并不在于不幸本身,而 在于这不幸没有幸运地得到理解和同情。 生存论哲学 (即存在主义)兴起之后,这种情况有了改变的可能。 与人类传统的认识相反,生存论哲学认为世界并无本质,如果有的话 也只能是虚无、荒诞或永恒的神秘。对于主要以自我意识和理性为特 征的人类来说,生存本身就是普遍的、绝对的不幸,生活就是不幸。以 这种认识为背景,生活中不同个体各不相同的不幸,就不那么绝对了, 而是相对的、可理解或同情的不幸。也许正因为如此,生存论哲学将 “理解万岁”写上 自己的旗帜,诚如萨特所言:生存论是一种人道主义。 精神分析大师弗洛伊德实质上是一位生存论哲学家。他认为,这 个世界的 “恶”不仅存在于人们内部,也存在于人们外部,精神分析 治愈患者的不幸,不过是将其引入生活的普遍的不幸。弗洛伊德在其 后期工作中相当成熟地运用这一思想,潜在地完成了生存论与精神分 析心理学的综合。据 《反抗死亡》作者 A贝克尔的意见,早在 19世 E 纪 40年代,生存论大师克尔凯郭尔通过不同的途径也达到了同样的 结果。 2 分裂的自我 沿这一方向的努力,一般称为生存论心理学。克氏和弗氏分别从 生存论和心理学出发,沿这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WX:r2009069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