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4电控汽油喷射系统的工作原理.ppt

  1. 1、本文档共4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51.4电控汽油喷射系统的工作原理.ppt

第5章 电控汽油电控系统 5.1 电控汽油喷射系统概述 5.1.1 电控汽油喷射系统的特点 提高了发动机的燃油经济性(可降低5%-10%的燃油消耗);提高了发动机的动力性能(功率可提高10%左右);提高了发动机的启动及冷启动性能;降低了发动机的排放污染;空燃比控制系统动态响应快;适合汽车全车电子控制的要求。 5.1.2 汽油喷射系统的类型 1)按喷油器的喷射位置分类 2)按汽油喷射方式分类 3)按喷射装置的控制方式分类4 4)按空气量的检测方式分 5.1.3 电控汽油喷射系统的基本组成 由空气供给系统、燃油供给系统和电子控制系统三大部分。 5.1.4 电控汽油喷射系统的工作原理 发动机电控单元根据进气流量或进气管绝对压力、发动机转速、冷却液温度、进气温度、节气门位置等传感器输人的信号,与存储在ROM中的参考数据进行比较,从而确定在该状态下发动机所需的喷油量、喷油正时和最佳点火提前角。存储在ROM中的参考数据是通过大量的发动机及整车实验所获得的优化数据 。 5.2 电控汽油机空气供给系统 5.2.1 空气计量 1.空气流量传感器式直接测量 按照测量原理的不同,空气流量传感器常见的有翼片式、卡门旋涡式、热线式、热膜式。 1)翼片式空气流量传感器 2)卡门旋涡式空气流量传感器 3)热线式空气流量传感器结构与原理 4)热膜式空气流量传感器 2.进气管绝对压力传感器 进气管绝对压力传感器根据其信号产生原理虽可以分为半导体压敏电阻式或电阻应变片式、电容式、可变电感式、表面弹性波式等多种类型,但都是利用膜片把气室分隔成两部分,一部分通大气或抽成真空,另一部分与进气管相连通,当进气管绝对压力发生变化时,膜片产生变形。 5.2.2 怠速控制系统 2.旁通空气式怠速控制 1)双金属片式 2)石蜡式 3)电磁阀式 4)步进电动机式 5.3 电控汽油机燃油供给系统 燃油供给系统主要由电动燃油泵、燃油滤清器、燃油压力脉动阻尼器、燃油压力调节器、喷油器和燃油管路等组成。 2)齿轮泵 3)涡轮泵 4)双级泵 2.燃油压力调节器 结构 原理 3.燃油压力脉动阻尼器 结构 原理 4.电磁喷油器 电磁喷油器是电控汽油喷射系统的一个重要的执行器,它根据ECU发来的喷油脉冲信号,精确地计量汽油喷射量。影响喷油量的因素主要有喷油孔尺寸、喷油压力、喷油持续时间和喷油器动态响应特性等。对于一定形式的喷油器,其喷油孔尺寸和喷油器动态响应特性是确定的,喷油压力由燃油压力调节器调节为恒定值。因此,喷油量取决于喷油持续时间。 喷油器分类方法很多,按喷油器结构形式可分为轴针式、球阀式和片阀式三种。 5.4 电控汽油机电子控制系统 2)霍尔效应式 3)光电效应式 2.冷却液温度传感器 3.进气温度传感器 4.氧传感器 l)氧化锆式氧传感器 2)氧化钛式氧传感器 5.爆燃传感器 6.节气门位置传感器 电位计式节气门位置传感器 5.4.2 电子控制器 1)输入回路 2)A/D转换器 3)微机 4) 喷油器驱动信号输出电路 右图控制汽油喷射器的输出电路 5.4.3 故障自诊断系统 现代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中,一般都设有故障自诊断功能,该系统还可监测诊断发动机控制系统工作情况及工作中出现的故障。它一般具有如下功能: (1)及时地检测出电控系统出现的故障。 (2)将故障信息以代码形式存储在ECU的存储器内。 (3)发出故障指示或警告信息、如点亮仪表板上的“故障指示灯”。 (4)维修人员可以读取故障码,为诊断故障原因提供参考。 一般在仪表板下方或发动机舱内设有一个专用接口,即故障诊断接口,该接口直接与ECU相连。将解码器或检测设备插入此专用接口,便可将故障码或诊断的传感器、执行器等信号的数据流由此读出,以便在控制系统出现故障时,能及时、快速地查找和排除。 目前,汽车电控系统都具有故障自诊断功能,但是各汽车制造厂生产出来的汽车上的自诊断系统的故障码形式、读取和显示方法、故障诊断接口等各不相同,这些给使用和维修带来不便。20世纪80-90年代,美国汽车工程师协会倡导提出了第二代车载自诊断系统(On-Board Diagonostics-I,简称OBD-11),旨在使诊断测试模式、故障码、诊断接口、诊断工具等有关诊断系统的内容标准化。 5.5 主要检测仪器的性能和使用方法 5.5.2 OTC解码器 5.5.3 燃油压力表 5.5.5 故障诊断仪 V.

文档评论(0)

wendang_1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