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色谱法分类.ppt

  1. 1、本文档共3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节、色谱法分类.ppt

第五章、色 谱 内 容 第一节、色谱法的起源 第二节、色谱法分类 第三节、色谱图谱 第四节、色谱分析的基本理论 第一节、色谱法的概念 1.概念 色谱法又称色层法、层析法,是用于多组分有机混合物的一种高效 分离技术。 2.特点  选择性好、分离效能高、灵敏度高、分析速度快等优点。    3.先进性 已逐步实现仪器化、自动化、高速化,并从分离手段发展到分析手 段,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分离的对象早已不限于有色物质,但“色谱 法”这一名称一直被沿用。 4.范围 色谱法与现代新检测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相结合,已广泛食品质量与 安全等的有关工作,如样品中农药残留量的测定、农副产品分析、食 品质量检验、生物制品的分离制备等。 一、色谱法的起源   1906年俄国植物学家茨维特首创了这种分离技术 把植物叶绿体色素的石油醚浸渍液倒入一根装有 碳酸钙吸附剂的细直玻璃柱中,再加入纯石油醚, 任其自由流下,原混合物开始被分离成不同颜 色的谱带(色素的分离),且以不同速度通过柱子, 然后按谱带颜色对混合物进行鉴定分析。 茨维特把这种分离结果称为色谱图, 把这种分离方法命名为色谱法。 色谱法的本质 色谱法是基于混合物各组分在两相(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不均匀作用 进行分离的一种方法。 不均匀作用是先决条件,是各个组分对两相亲和力的不同和向两相不均匀 分配的可能性。由于混合物中各组分对两相的亲和力有差异,它们穿过固定相 的流动速度(或在固定相中的滞留时间)就有不同,从而得到分离。 流动相为气体的色谱分析法称为气相色谱法(GC); 流动相为液体的色谱分析法称为液相色谱(LC)。 分为吸附柱层析、离子交换层析、 分配层析 、 凝胶层析 第二节、色谱法分类 一、吸附柱层析: 1).原理: 被分离物与吸附剂表面分子的相互作用被吸附,由于不同化合物结构及性质上的差异,在吸附剂上的吸附性能是不同的,在柱色谱分离过程中,用一定的溶剂系统洗脱柱子时,由于溶剂(洗脱剂)与混合物里各组分争夺吸附剂的活性表面,解吸出来的组分与溶剂始终存在着对吸附剂的竞争吸附,不同的物质洗脱剂对它们的洗脱能力也是不同的。 2).特点: 因此吸附与解吸始终贯穿整个柱色谱过程,吸附与解吸是吸附柱色谱法的理论基础。 吸附过程无选择性,吸附与解吸附过程可逆,但吸附强弱和先后顺序都基本遵循“相似相吸附”的经验规律。 3).常用极性吸附剂: 硅胶、氧化铝、聚酰胺。 1、举例-聚酰胺吸附层析法 1.1原理: 属于氢键吸附,聚酰胺通过分子中的酰胺羰基与酚羟基,或酰胺键上游 离胺基与羰基形成氢键缔合而产生吸附。吸附强弱则取决于各种化合物与 之形成氢键缔合的能力。 1.2 规律: ① 形成氢键的基团数目越多,则吸附能力越强; ② 形成分子内氢键的化合物,吸附相应减弱。 ③ 分子中芳香化程度高,则吸附作用强;反之则减弱。 1.3 范围: 聚酰胺吸附层析特别适合于酚类、黄酮类化合物的制备分离。 2、吸附柱色谱的原理 吸附柱色谱是将待分离混合物样品均匀地加在装有吸附剂的柱子中,用适当的溶剂冲洗,由于吸附剂对各组分吸附能力不同,各组分在柱中向下移动的速度不同,吸附力最弱的组分随溶剂首先流出,通过分段定量收集洗脱液而使各组分得到分离。柱色谱装置如图。 二、 离子交换色谱 1.1原理: 以离子交换树脂或表面涂有液体离子交换树脂的固体颗粒为固定相,装在柱中,以水或含水溶剂为流动相,使样品溶液流过交换柱,溶液中的中性分子及具有与离子交换树脂可交换基团相反电荷的离子通过柱子从柱底流出,而具有相同电荷的离子则与树脂上的交换基团进行离子交换并被吸附到柱上。 1.2 规律:由于不同离子与同一树脂交换能力不同,

文档评论(0)

wendang_1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