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度高中历史 单元综合测评4 新人教版选修1.docVIP

2017-2018学年度高中历史 单元综合测评4 新人教版选修1.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7-2018学年度高中历史 单元综合测评4 新人教版选修1

单元综合测评(四)(时间:60分钟 分值:90分)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今天下之财力日以困穷风俗日以衰坏患在不知法度不法先王之政故也。法先王之政者法其意而已。法其意则吾所改易更革不至乎倾骇天下之耳目嚣天下之口而固已合先王之政矣。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自古治世未尝以财不足《宋史·王安石传》材料二 “免役钱”令百姓一体出钱以代替“衙前”等向民间征发的义务差役可是乡民无钱也等于在农村推行金融经济而此时金融在城市里反不能展开。“市易法”不能集中于批发业务黄仁宇《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1)根据材料一指出王安石的核心主张及其依据。(7分)(2)根据材料二8分)【解析】 第(1)问中第一小问“主张”根据材料一“法其意则吾所改易更革”回答。第二小问“依据”根据材料一从国家财力、社会风俗、人才培养的角度来回答。第(2)问从材料“免役钱”“市易法”可以看出变法措施脱离实际违背经济规律;从材料“青苗钱”可以看出缺乏与经济改革相配套的措施;据以上分析再结合课本知识回答。【答案】 (1)主张:必须变法应对时局。依据:国家财力不足需采取措施增加财2)原因:变法措施脱离实际违背经济规律;新法执行过程偏离改革设计意图出现地方官员乘机贪污现象;缺乏与经济改革相配套的措施;反对派势力强大。(其他言之有理酌情给分)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变法的真正兴奋点是富国而不是富民。王安石的“理财”实际上主要是在分配领域内损下益上夺商人、地主、农民之利归国家财政做到的不过是利益《王安石变法失败之原因和启示》材料二 王安石主持的变法成了大宋政界围绕新法是“利民”还是“害民”展开争论而形成的最大的一场政治角力政见不同的臣僚纷纷发表看法难以骑墙。原来的中书和台谏班子多数是变法的反对派所以王安石主持中央政局之后对这些部门进行了大清洗……基本封杀了反对的声音……南宋章如愚在《山堂考索续集》中谴责说:“安石作俑始于钳天下之口。” 陕西农民向官家借陈米一石到还的时候是《百家:王安石变法为何演变成悲剧》(1)结合具体内容举两例说明变法是如何体现材料一中的“损下益上”这一特点的?(6分)(2)长期以来史学界认为变法的失败主要是由于大地主、大官僚的反对。结合材料一、二简要谈谈你的看法。(9分)【解析】 第(1)问损下益上”即是夺商人、地主、农民之利归国家财政王安石变法中的青苗法和免役法都是体现这一思想结合两个法的主要内容回答即可。第(2)问评价历史事件的成败往往要辩证看待大地主、大官僚的反对成为王安石变法的主要阻力是其变法失败的原因但我们也应看到其深层原因也就是对下层百姓的盘剥使变法失去民心也是导致变法失败的重要原因。【答案】 (1)说明:青苗法政府在青黄不接时贷款给农民既增加了政府收入又限制了高利贷者收入;免役法2)看法:变法损害了地主、官僚的利益(以富国而非富民为目标)必然遭到广泛的反对这是变法失败的原因之一。但在变法过程中王安石拒绝听取不同意见对反对者进行打击;在变法实施中普遍存在盘剥百姓的现象导致变法成为“害民”之举也是变法失败的重要原因。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王安石曰:“夸所以未举事者凡以财不足摘编自[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材料二 一人立标万人射之强者嫌其近弱者恶其远。岂标有远近哉亦射者之力不同耳。安石敢为异议而不顾其才力气勇必有大过人者特急于见功知有己而不知有人知有利而不知有害故其为法也即无不善以刚狠暴戾之心行之宁有不为害者乎况(清)张彦士《读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王安石“去疾苦、抑兼并、便趣农为急”主张所要调节的矛盾及对应的变法措施。(6分)(2)材料二肯定了变法中的王安石有哪些长处?在作者看来哪些因素制约了王安石变法的实际效果?(9分)【解析】 第(1)问中第一小问“矛盾”结合王安石变法涉及的主要阶层分析即可;第二小问“措施”结合王安石变法中与农业有关的措施回答即可。第(2)问中第一小问“长处【答案】 (1)矛盾:调节政府、地主和农民之间的矛盾。措施:免役法、青苗法、农田水利法(或答矛盾:调节政府、商人和农民之间的矛盾。措施:市易法)。(2)长处:力排异议变法意志坚定;才华和勇气超人。因素:急于求成不听取他人意见;变法手段简单粗暴;未看到变法措施不利和不完善的一面。4.阅读下列材材料一 “修辞者不求大才明经者不问大旨。师道既废文风益浇。诏令虽繁何以戒劝?士无廉让职此之由。其源未澄欲波之清臣未之信也。傥国家不思改作因循其弊官乱于上风坏于下恐非国家之福也。”范仲淹《奏上时务书》材料二 1069年)二月宋神宗以王安石为参知政事议行新法。……罢诗赋及明经诸科以经义、策论试进士。……侯外庐《中国思想通史》材料三 朱熹尝论王安石变法:“以财利、兵革为先务引用凶邪排摈忠直躁迫强戾使天下之人嚣然丧其乐生之心。卒之群奸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zsmfjh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