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变证1_09097
咳喘 刘渡舟医案:张某某,男,18岁。患喘证颇剧,已有五六日之久,询其病因为与同学游北海公园失足落水,经救上岸则一身衣服尽风湿,乃晒衣挂于树上,时值深秋,金风送冷,因而感寒。请医诊治,曾用发汗之药,外感虽解,而变为喘息,撷肚耸肩,病情为剧。其父请中医高手服生石膏、杏仁,鲜枇杷叶、葶苈子等清肺利气平喘之药不效。经人介绍,延余诊治。切其脉滑数,舌苔薄黄。余曰:肺热作喘,用生石膏清热凉肺,本为正治之法,然不用麻黄之冶喘以解肺系之急,则石膏弗所能止。乃于原方加麻黄4克,服1剂喘减,又服1剂而愈。 (刘渡舟临证验案精选,1996:21) 脱肛 胡献国医案:车某某,男,52岁,1984年5月6日初诊。主诉脱肛两月余,三月前患肝硬化腹水庄某院内科。经护肝,刊尿、维持水电解平衡等处理腹水消退而出院;因便意频频,临厕努挣而使直肠下垂。近来逐渐加剧,始则用手推后可以还纳,以后手推也难以还纳。曾以补脾益气、升阳举陷之补中益气汤治疗月余未见起色。诊见胸闷腹帐,烦热口苦,肢体困重,疲乏神倦,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边尖红,苔中心黄腻,脉弦滑数。四诊合参,当属湿热之邪阻滞肠胃,气机升降失常所致。治以清热化湿,疏利气机。处方: 葛根30克,黄芩10克,黄五10克,甘草5克,木香5克,麻仁15克,杏仁10克5剂。 一周后复诊,患者胸闷腹胀减轻,大便通畅,便后直肠能自行还纳。药既对证,效不更方,宗上方调理半月,脱肛痊愈。随访一年,未见复发。 (北京中医杂志1987;(2):36) 治法:清热宣肺平喘 方药: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方 麻黄四两(去节) 杏仁五十个(去皮尖) 甘草二两(炙) 石膏半斤(碎,绵裹) 上四味,以水七升,煑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 【方药】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石膏 麻黄 杏仁 甘草 辛温,宣肺定喘 降气平喘 和中缓急,调和诸药 甘寒,直清里热 发肺郁 降肺气 缓肺急 清肺热 问题:方中为何有汗出用麻黄,无大热用石膏? 从麻黄的药理功能来看,不同的配伍,所发挥的作用各异。本方用麻黄而不配伍桂枝,则功在宣肺平喘,且与石膏相配,则能透发在里之郁热,故功效专于清宣肺热而定喘。 无大热用石膏者,因石膏与知母相伍,能清阳明里热;与麻黄杏仁相配,能清肺热而平喘。本证虽无阳明大热,而里热壅肺已急,故用之甚当。 柯韵伯《伤寒来苏集》:“麻杏石甘汤是大青龙汤之变局,白虎汤之先着”。 本方之喘与麻黄汤、小青龙汤、桂枝加厚朴杏子汤之喘的鉴别。 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者,表未觧也;喘而汗出者,葛根黄芩黄连汤主之。 (34) 【《伤寒论》原文】 葛根芩连汤证 34 太阳病误治 下利不止 表邪不解 内迫阳明 (大肠) 邪热下迫 大 肠 下利(水粪杂下,味不臭秽) 下利(下利物黄褐,气味臭秽) 脉促— 喘—里热壅盛,肺气不降 汗出—里热壅盛,迫津外泄 解表止利 清热止利 兼以解表 葛根黄芩黄连汤 正气虽伤 尚能与邪气相抗争 葛根黄芩黄连汤方 葛根半斤 甘草二两(炙) 黄芩三两 黄连三两 上四味,以水八升,先煑葛根,减二升,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分温再服。 黄连 黄芩 甘草 葛根 解表退热升清止利 苦寒清热 甘缓和中,调和诸药 治法:清热止利,兼以解表 病机:热盛于里,热迫大肠 邪热利: 163:太阳病,外证未除,而数下之,遂协热而利,利下不止,心下痞硬,表里不解者,桂枝人参汤主之。(虚寒利) 34: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者,表未觧也;喘而汗出者,葛根黄芩黄连汤主之。(肠热下利) 下利挟有表热者。因伤寒误下,表证不解,表邪内陷而致下利。 * * 第三节 太阳病变证 太阳病变证:是指原本太阳病,由 于失治或误治,或因脏气的偏盛偏衰,病情发生了质的变化,已不具备太阳病特征又不能归入六经病本证者。 、变证治则及辨证要点 (一)变证治则 【原文】太阳病三日,已发汗,若吐、若下、若温针,仍不解者,此为坏病,桂枝不中与之也。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16) 一是其原始证候已发生了变化,不复存在。 二是不属传经之变,难以用六经证候称其名。 三是证候复杂,变化多端。 坏病的主要特征 观其脉证 知犯何逆 随证治之 观察现有的脉证表现,四诊合参,全面完整地搜集病情资料,以判断病机。 了解过去用过何种错误的治疗方法,找出疾病的症结所在。 针对疾病的病因病机及其发展的阶段,予以相应治疗。 坏病的治疗原则 辨证论治 (二)辨寒热真假 【原文】病人身大热,反欲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