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禁忌第一-2017年10月.ppt

  1. 1、本文档共3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针刺禁忌第一

针灸禁忌第一 九针九变十二节五刺五邪第二 缪刺第三 针道第四 针道终始第五 针道自然逆顺第六 针道外揣纵舍第七 注释 秋取气口,治筋脉:《太素·寒热杂说》注:“秋时肺气将敛,阳气在合,阴气初胜,湿气及体,阴气未盛,故取气口,以疗筋脉之病,气口即合也。” 原文 曰:愿闻刺浅深之分?曰:刺骨者无伤筋,刺筋者无伤肉,刺肉者无伤脉,刺脉者无伤皮,刺皮者无伤肉,刺肉者无伤筋,刺筋者无伤骨。曰:余不知所谓,愿闻其详? 按语 本段的主要精神,在于说明针刺使死者复活。同时说明误刺却能造成死亡,并以五里穴为例说明之。 脊中禁不可灸(灸之使人偻)。白环俞禁不可灸。乳中禁不可灸。石门女子禁不可灸。气街禁不可灸(灸之不幸不得息)。渊腋禁不可灸。(灸之不幸生肿蚀)。经渠禁不可灸(伤人神)。鸠尾禁不可灸。阴市禁不可灸。阳关禁不可灸。天府禁不可灸。(使人逆息)。伏兔禁不可灸。地五会禁不可灸(使人瘦)。瘈脉禁不可灸。 原文 原文 凡刺之道,必中气穴,无中肉节,中气穴则针游于巷,中肉节则皮肤痛。补泻反则病益笃。中筋则筋缓,邪气不出,与真相搏,乱而不去,反还内著,用针不审,以顺为逆也。 凡刺之理,补泻无过其度。病与脉逆者,无刺。形肉已夺,是一夺也。大夺血之后,是二夺也。大夺汗之后,是三夺也。大泄之后,是四夺也。新产及大下血,是五夺也。此皆不可泻也。 原文 曰:针能杀生人,不能起死人乎?曰:能杀生人不起死,生者是人之所受气谷,谷之所注者胃也。胃者,水谷气血之海也。海之所行云雨者,天下也。胃之所出气血者,经隧也。经隧者,五脏六腑之大络也。逆而夺之而已矣。迎之五里,中道而止,五至而已,五往(一作注)而脏之气尽矣。故五五二十五而竭其俞矣。此所谓夺其天气。故曰窥门而刺之者,死于家;入门而刺之者,死于堂。帝曰:请传之后世,以为刺禁。 针灸技术(卷之五) 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 马惠芳 概述 本节主要讲述了针灸的禁忌,九针的来源、意义、形状、适应部位和操作方法,也详细介绍了九变、十二节、五刺、五邪等刺法的理论根据和适应证及操作规程,以及缪刺与巨刺的区别,并分别论述了邪客于各经之络所发生的病症及刺治之法,以及邪客五脏之间及手足少阴等五络的刺治之法。 第一节 针灸禁忌第一 本篇主要论述了针灸的禁忌。主要讨论四时取穴不同及误刺所引起的变证,针刺的禁忌和误刺所导致的不良后果,针刺深浅的依据,列举了不可深刺及禁灸的穴位,指出针刺补泻的注意事项。 第一节 针灸禁忌第一 上 黄帝问曰:四时之气,各不同形,百病之起,皆有所生,灸刺之道,何者为宝?岐伯对曰:四时之气,各有所在,灸刺之道,气穴为宝。 故春刺络脉诸荥大经分肉之间,甚者深取之,间者浅取之。《素问》曰:春刺散俞,及与分理,血出而止。又曰:春者木始治,肝气始生,肝气急,其风疾,经脉常深,其气少不能深入,故取络脉分肉之间。(《九卷》云春刺荥者正同,于义为是。又曰:春取络脉治皮肤。又曰:春取经与脉分肉之间。二者义亦略同。)又曰:春气在经脉。 原文 注释 春刺散俞,及与分理:《素问集注》:“散俞,络脉之俞穴也。分理,分肉之腠理也。” 春取络脉治皮肤:《太素》:“春时肝气始生,风疾气急,经气尚深,故取络脉分肉之间,疗人皮肤之中病也。” 原文 夏取诸俞孙络肌肉皮肤之上。(又曰:春刺俞。二者正同,于义为是。长夏刺经。又曰:取盛经孙络,取分间,绝皮肤。又曰:夏取分腠,治肌肉。义亦略同。)《素问》曰:夏刺络俞,见血而止。又曰:夏者火始治,心气始长,脉瘦气弱,阳气流(一作留)溢,血温于腠,内至于经,故取盛经分腠,绝肤而病去者,邪居浅也。所谓盛经者,阳脉也。(义亦略同。)又曰:夏气在孙络,长夏气在肌肉。 秋刺诸合,余如春法。(秋取经俞,邪气在府,取之于合。)《素问》曰:秋刺皮肤循理,上下同法。又曰:秋者金始治,肺将收杀,金将胜火,阳气在合,阴初胜,湿气及体,阴气未盛,未能深入,故取俞以泻阴邪,取合以虚阳邪,阳气始衰,故取于合。是谓始秋之治变也。又曰:秋气在肤,腠闭者是也。(《九卷》又曰:秋取气口,治筋脉。于义不同 。) 原文 冬取井诸俞之分,欲深而留之。(又曰:冬取井荥。)《素问》曰:冬取俞窍及于分理,甚者直下,间者散下。俞窍与诸俞之分,义亦略同。又曰:冬者水始治,肾方闭,阳气衰少,阴气坚盛,巨阳伏沉,阳脉乃去,取井以下阴逆,取荥以通气(一云以实阳气)。曰冬取井荥,春不鼽衄。是谓末冬之治变也。又曰:冬气在骨髓。又曰:冬刺井,病在脏取之井。二者正同,于义为是。(又曰:冬取经俞,治骨髓五脏。五脏则同,经俞有疑。) 原文 按语 以上原文来自《素问》的《诊要经终论》、《水热穴论》、《四时刺逆从论》;《灵枢》的《本输》等篇章。本节摘录了其中关于四时刺法方面的内容,并对其相同之处、不同之处及有疑问之处作了补充说明。 四时刺法的依据,应以阳气之所在及邪气的深浅而定

文档评论(0)

yan69869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