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生产从区域分立.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农业生产从区域分立

第 四 單 元 日據時期的台灣建設 (1895—1945) 殖民政策的政權 1.農業台灣. 2.殖民地統治體制. 3.經濟統制. 4.工業化與“南進政策基地”. 總論 前期(1931年前):農業台灣,以台灣有利 之農業生產環境提供日 本本土之不足。 後期(1931年後):南進政策之工業台灣. 在台灣發展工業以為日 日本南進發展之基地. 殖民式經濟 1.台灣生產以殖民地生產關係為基礎, 供應日本本土需求之不足. 2.台灣資源豐富,但開發規模小. 3.貿易上台灣農產品和日本一工業產 品交換. 六三法案(施行於台灣之法令之法律) 1.總督得公布有法律效力之命令. 2.命令由總督府評議會議決,經拓務大臣奏請敕裁. 3.臨時緊急事故,總督不受前條限制直接公布命令. 4.前條命令公布後乃奏請敕裁,並呈報總督府評議會. 5.三年後失效. 產業結構 農業生產從區域分立(依區域適性生產適合農產品) 到區域整合(農作不受自然條件控制). 區域分立 北部:丘陵地適合茶的生產. 中部:灌溉發達適合稻米生產. 南部:冬季乾燥,地力貧瘠,三年需輪 作一次甘蔗故蔗作發達. 區域整合 1.蔗作改良:經由品種及耕種方法的改良拓展其生產地的限制 2.稻作改良:經由品種及灌溉工程的建設使台灣各地皆有稻米生產. 3.多角化經營:獎勵轉作雜糧及特用作物使農業多元化. 資源開發 1.土地資源:土地調查.林野調查.土地制度改革.使得 耕地及林地開墾面積增加. 2.水資源:灌溉設施完成桃園大圳及嘉南大圳.河川整 治以防洪.建立水力發電廠. 3.森林資源:四大林場的開發.(阿里山.八仙山. 太平山.巒大山) 4.漁業資源:獎勵日本資金投資.漁港的規劃. 5.礦產資源:金礦(金瓜石) 、煤礦(基隆一帶) 、 石油與天然氣(苗栗) 工業發展過程 1.農產加工時期(1895—1930):受“農業灣”政策影響而工業發展緩慢,食品業為主. 2.新興工業發展時期(1931—1940): (1)萌芽期(1931—1935) :農業轉型.動力發展. 擴充交通建設.引進現代化工業 . (2)積極期(1936—1940) :推動工業化,以基礎 重工業和化學工業為主. 3.戰時工業動員時期(1941—1945) (1) 戰爭需求,著重於國防和軍需工業,如鋼鐵. 輕金屬.石炭.水泥.肥料.酒精等重點工業. (2) 交通封鎖,生產自給,民生工業興起. 現代化交通建設--鐵路: 1.公營鐵路: (1)縱貫鐵路 (2)台東線 (3)宜蘭線(平溪線) (4)屏東線 (5)集集線 (6)淡水線 2.私營鐵路:企業經營 3.林業專用鐵路:林業資源開發 4.私設軌道:輕便鐵路. 現代化交通建設--公路 環島系統: (1)縱貫公路:西部精華區南北聯絡 (2)南迴公路:南部地區東西聯絡 (3)蘇花公路:東部南北聯絡 (4)北宜公路:北部地區進入宜蘭平原 現代化交通建設--海空運 海運 航線:日本線.華南線.華北線.南洋線(1916).歐洲線(1936). 國際商港:基隆.淡水.安平.高雄. 空運 航線:國際線:台北—福岡(1935),台北—廣州(1940) 國內線:以台北為基點,東線往宜蘭和花蓮,西線 往台中和高雄. 機場:現有國內線機場. 現代化交通建設—郵政電信 郵政 (1)初為軍事需求而建的野戰郵局. (2)歸民政後分為一等.二等.三等.再改 為普通郵局和特定郵局. 電信 (1)初為軍隊所設之電信通信所. (2)1896年改由民政局接管. * *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