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黛洛维夫人》中观者和被观者
《黛洛维夫人》中观者和被观者 [摘 要]电影《黛洛维夫人》改编自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同名小说,自1997年上映至今一直是评论界关注的焦点之一,但目前尚缺乏从凝视理论视角对其进行的系统研究。本文应用凝视理论分析《黛洛维夫人》,探讨影片中观者与被观者的二元对立关系,展示在凝视中所蕴涵的性别意识、种族意识和阶级意识,探讨权力关系在观者与被观者之间的运作过程,并揭示被观者在反凝视的过程中颠覆父权文化、种族主义和阶级压迫的途径。
[关键词]《黛洛维夫人》;凝视理论;伍尔夫;权力
根据弗吉尼亚·伍尔夫的(Virginia Woolf)《黛洛维夫人》(Mrs.Dalloway)改编的同名电影自1997年上映至今在评论界引起了巨大的反响。纵观国内外评论界对《黛洛维夫人》的研究,大多是从女性主义、心理分析、后殖民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历史主义等视角进行的,目前尚缺乏系统的从凝视理论(gaze theory)视角对其进行的研究。
凝视理论一般被认为是视觉中心主义的产物,由观者和被观者构建成一对相互对立的二元结构。在这个二元对立的结构中,观者处于上位,享有“看”特权,并在“看”的过程中确立自己的主体位置,而被观者处于下位,在沦为“看”的对象的同时,遭受“观者的眼光带来的权力压力,通过内化观者的价值判断进行自我物化。”(陈榕,349)在《规训与惩罚》中,福柯依据边沁的全景敞式结构的现代监狱模本指出:“观看/被观看被有效地统一在一起:在环形边缘,人彻底被观看,但不能观看;在中心瞭望塔,人能观看一切,但是不会被观看。”(福柯,227)在人类社会这个微观的权力空间中,观者运用一整套规章、制度、法典、监狱、审判等手段对被观者进行惩罚与规训,使权力能够直接贯彻到被观者个人、身体和日常行为之中。
作为一名“一生对社会权力结构和运作极感兴趣”的“社会批评家和改革者”,(杜志卿,46)伍尔夫在《黛洛维夫人》中从女权主义、种族主义、阶级冲突等视角展现了观者与被观者的二元对立关系,探讨了观者是如何运用微观权力对被观者进行规训与压制以及被观者是如何抵制来自观者的权力压制,并最终是如何颠覆视觉中心主义下的父权文化、种族主义和阶级压迫的。
一、凝视理论下的性别意识
在电影领域,劳拉·马尔维(Laura Mulvey)在《观影快感与叙事电影》中运用凝视理论开辟了精神分析女性主义电影批评的先河,揭示出电影中隐藏的父权社会无意识的存在。马尔维指出,女性是满足窥视欲的客体,是女性把自己变成一个特殊的视觉对象:景观,而男性则是目光的拥有者,是观众认同的对象。这种性别关系体现在电影机制中表现为男性主动/女性被动、男性观看/女性被看,同时女性被观者也试图颠覆这种二元对立关系,构建自身的主体身份,从而最终“实现男女多元共生、和谐平衡”的理想。(朱海峰,113)
作为西方女权主义的先驱之一,伍尔夫在《黛洛维夫人》中展现了在父权凝视下的女性的生存状态以及女性颠覆男性的主导地位的过程。女主人公克拉丽莎(Clarissa)每次见到宫廷侍从休·惠特布雷特(Hugh Whitbread)时,总会莫名其妙地想到自己的帽子,从而产生一种清晨不适合戴的念头。在这位男性权威的凝视下,克拉丽莎“总感到有些局促不安,有点儿女学生气”。(伍尔夫,4)但她又立刻试图颠覆休所代表的男性观者,指出休故意“挺出他那衣冠楚楚、仪表堂堂、倜傥非凡的身躯”的举止过于做作,并贬斥其在宫廷的角色只是一个跑腿小吏。克拉丽莎也渴望男性观者对她做出正面的、肯定的、赞美的评价,因此她总让前男友彼得·沃尔什(Peter Walsh)把眼镜戴上,看她一眼。但彼得却称她为“地地道道的主妇(她曾为此在卧室里哭泣),还说她天生具有这种平庸的气质。”(伍尔夫,5)克拉丽莎反抗了来自彼得凝视下的女性角色,指出彼得试图把每件事都摊开的婚姻观是令人难以容忍的,因此她认为没嫁给彼得是一个明智之举。
作为西方女权主义运动现象之一的女同性恋运动也是伍尔夫关注的对象之一。伍尔夫本人就是一位同性恋,与姐姐文尼莎·贝尔(Vanessa Bell)、维塔·萨克维尔·威斯特(Vita Sackville-West)、戴姆·埃塞尔·史密斯(Dame Ethel Smyth)等多名女性保持同性恋关系。伍尔夫无论是在小说世界还是在现实世界都声援女同性恋运动,并向传统男性权威发起挑战。在《戴洛维夫人》中,克拉丽莎与同性恋好友萨利·塞顿(Sally Seton)都怀着改造世界、颠覆传统男权文化、建立一个废除私有财产的社会的梦想。萨利身上富有鲜明的女权主义精神,她没有把采摘的鲜花放到象征男性生殖器官的花瓶里,而是把花朵摘下,放到象征女性性器官的一个个水碗中,使其在水面自由漂浮,借此来挑战男性的主流文化。萨利有次洗澡时光着身子沿着走廊跑去拿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