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为什么这么重视过年?.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人为什么这么重视过年?

中中国国人人为为什什么么这这么么重重视视过过年年?? “年”字的篆书和隶书写法 腊八一过,心里就乱起来,做 不能专注,思绪总是往老家跑,就像着魔一样。再看 新闻,整个中华大地上都在涌动着回家潮。让人感动,也让人忧伤,这,到底是怎么 回 呢?因为一个特殊的原因,今年只能在城里过年,在一种类似失恋的状态中,我 站在大年的门外,重新打量,蓦然发现:大年是一出演义。 罗希贤先生所绘 《过年》 大年是感恩的演义 寻根问祖也好,祭天祭地也好,给老人大拜年,走亲串戚也好,都是教人们不要忘 本。连同一草一木,一餐一饮,半丝半缕,都在感念之列。 《说文》释“年”为五谷成 熟。而五谷成熟之后呢?感恩啊。于是便有了“腊”, 《说文》释“腊”为十二月合祭百 神。把一年的收获奉献于祖先灵前或诸神的祭坛,对大自然和祖先来一次集中答谢, 知恩思感,这便是中国人的逻辑。在享受五谷丰登的喜悦的时候,在品尝佳肴美味的 时候,在沐浴阖家团圆天伦之乐的时候,感念天地化育,感念风调雨顺,这便是年 了。 大年是孝的演义 孝是中国伦理的基础。 《弟子规》里面有一句话“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 羞”,就是说一个孝子,他做学生会是一个好学生,做农民会是一个好农民,做官会 是一个好官,为什么呢?因为任何人生的污点和道德上的缺失,都会使父母不开心, 都是不孝。这也就是中国文化把孝作为根本的原因,因为它本身就是一个万能的凝聚 力和号召力,或者说是道德力。而大年则把孝以一种约定俗成的方式仪轨化,又以一 系列仪轨神圣化。在古代中国,大年的许多议程,都是在祠堂里进行的。当一个人进 入祠堂的时候,就不由得不心存高远,志在君国,因为只有如此你将来才有资格位 列“仙班”,并且让你的子孙后代沐浴来自你的光荣;否则,一个人如果因为“德有 伤”而被从祠堂开除,那对他的子孙后代将是一种怎样的打击?为此,每年的祭祖大 典,既是感恩,又是鞭策,本质是在演孝。 大年是敬的演义 文中插图为艺术活动于康熙末期至乾隆中期的清代画家丁观鹏所绘 《太平春市图》, 描绘新春农村热闹欢庆春节的情景。 “志在春秋功在汉,心同日月义同天”,这是关帝庙门的对联;左秦琼,右敬德,这是 门神。每逢大年,这些句段和意象都不可避免地进入我们的视线,这是我们对忠义的 最初感知。因此,借助大年这个必由之路,中国人让一代又一代的后生一年一度地接 受对忠义的怀想和敬仰,潜移默化地让孩子们知道,只有忠义才配享受香火,才配在 如此庄严和神圣的时刻享受礼敬。在古人看来,年一定是神圣的。且别说古人,就是 父辈,对年的感情也和我们大有不同。洋蜡问世好长时间了,但父亲坚决反对我们用 洋蜡祭神,说洋蜡不干净,而坚持亲手用蜂蜡做;洋纸马出现有些年份了,父亲也不 让我们图省 ,还是坚持让我们自己用印模印;同样,父亲反对我们买机印对联,坚 持手写;反对我们买机封年礼,坚持手包。等等。他之所以如此,无非是想保持一 个“恭”,坚守一个“敬”,完成一个“真”。再比如,父亲把买灶神、门神像不让我们 叫“买”,而叫“请”;把点香不让我们叫“点”,叫“上”,则是直接的敬辞了。 而敬,在更多地时候则体现为一种静。大年中的一切仪轨,可能都是为了帮助人们进 入这个静,比如“守岁”,比如“守灯”,包括社火和爆竹那种动态的静。 大年是“和合”的演义 文中插图为艺术活动于康熙末期至乾隆中期的清代画家丁观鹏所绘 《太平春市图》, 描绘新春农村热闹欢庆春节的情景。 和是和谐,合是团圆。团圆饭,特别是除夕的团圆饭,它不是简单的一顿饭,它在更 多的意义上是一个伦理上的安慰,或者说是一个伦理上的需求,或者说是一个伦理上 的象征。团圆意味着健康,意味着平安,意味着绵延昌盛。这也就是为什么一年的辛 苦和汗水只有落实到团圆上才有意义。所以中华民族关于家,关于族的理解,它的最 为核心的,或者说是最有代表性的体现,就是大年除夕的团圆饭。一家人一族人能不 能坐在一桌上,它已经不单单是一顿饭的问题,而是这个家的圆满程度,幸福程度, 昌盛程度。大年三十,习惯上我们都要吃饺子,而饺子呢?它不同于面条,不同于 菜,它是一种包容,一种和合,一种共享,一种圆融,它象征着团圆、幸福和美好。 这种和合还体现在非人间伦理上。比如,三十的火元宵的灯,每个房间要通明。它是 在两个不同的时空点上,以火和灯演义一种平等性。包括仓屯、井栏、草垛、磨台、 蜂房、燕窝、甚至桃前李下,都要和人一样拥有一盏灯,都不能有遗漏,这就是中国 人的“众生”理念、平常心和平等观,它的背后还是一个“合”。 大年是“天人合一”的演义 这种演义从“腊八”就开始了。关于“腊八”的传说有许多,在我看来,

文档评论(0)

jyf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53235235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