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7章 投入产出方法
第七章 投入产出分析方法(Input-output analysis) 随着现代生产的发展,国民经济系统或者大型企业的各部门之间的联系日益增多,它们在经济和技术上的相互依存关系越来越紧密,而且千丝万缕,错综复杂,甚至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程度,系统性和整体性变得越来越强。 以生产1吨钢需要耗多少度电的问题为例作分析。钢厂炼钢当然要用电,这仅仅是一方面;另一方面,炼钢要用生铁、炉料、耐火砖、冶金设备等,这些原材料与设备的生产也需要用电。冶炼生铁又需要铁矿石、焦炭、冶金设备等;开矿又是一项极其复杂的事情,它们都需要用电。更不必说炼钢工人需要穿衣吃饭,而农业与轻纺工业的生产也需要用电。所有的人员还需要生活用电。所以,要完全地算出生产lt钢需要多少电,不仅要考虑炼钢与电力这两个部门之间的关系,还要考虑炼钢与其他冶炼、采矿、机械制造、仪器仪表以及农业、纺织业、服务业等许多部门的技术经济联系。而且,冶金设备、矿山设备和其他作业机械都要用钢来制造,这些钢从哪里来?把它们生产出来也需要用电。于是,问题变成循环而无穷无尽了。 类似的问题很多。例如,培养1名大学生需要花多少钱?学生的家庭要花钱,学校要花钱,为此提供的各种社会服务要花钱。假设有一所大学,在校学生为1万人,5年之内翻一番,达到2万人,那么,要增设许多教学设施:如教室、实验室、图书馆和操场等;要增设学生的生活设施:如宿舍、食堂、商店(超市)等;要增加许多教师,教师有家庭,要有住房,家属要安排工作,孩子要上托儿所、幼儿园、小学、中学;校门口的公共汽车班次也要增加,于是要增加车辆、司机、调度人员、维修人员,这些人员也有家庭,要有住房,他们的家属也要安排工作,孩子要上托儿所、幼儿园、小学、中学;而托儿所、幼儿园、小学、中学也要扩建,也要增加教师,这些教师也有家庭,又有住房、家属、孩子等问题,……问题又变成循环而无穷了。 如此复杂的经济问题,是可以进行定量研究的。所谓循环而无穷,必定是收敛的而不是发散的,否则,全社会连1吨钢也生产不出来,连1名大学生也培养不出来。投入产出分析非常有效地解决了诸如此类的问题,而且,并没有用到多少高深的数学工具。它的数学模型-投入产出表是按照部门产品流向分析很自然地填写出来的一张表格,接下来的计算只是初等数学和矩阵的四则运算,其中最难的运算是矩阵求逆,而矩阵求逆在计算方法上是很简单的,高阶矩阵的求逆是烦而不难,交给计算机去做是很方便的。 投入产出分析(input-output analysis)就是对这种错综复杂的技术经济联系进行定量分析的手段。它从经济系统的整体出发,分析各个部门之间产品的输入(投入)与输出(产出) 的数量关系,确定达到平衡的条件。投入产出分析是由美国经济学家里昂节夫于1936年首次提出的。它可以用于国民经济系统,也可以用于地区经济系统、部门经济系统以及企业经济系统。目前,它在世界各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从系统工程的观点来看,投入产出分析运用系统思想是很充分的,其研究方法,尤其是数学工具的运用是很巧妙的,可以给人很多启示。 本章主要内容 投入产出法简介 投入产出分析,又称“部门平衡”法,或称“产业联系”分析,是由俄裔美国经济学家W.Leontief(瓦西里·列昂捷夫)在20世纪30 年代最早提出来的。它主要通过编制投入产出表及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反映经济系统各个部门(产业间)的关系。1936年他撰写的“美国经济制度中投入产出数量关系”在《经济学和统计学评论》上发表。它是世界上有关投入产出技术的第一篇论文,标志着投入产出技术的诞生。正是在投产出技术方面的卓越贡献,列昂捷夫于 1973 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区域产业构成分析、区域之间的相互联系分析、资源利用、及环境保护研究等各个方面 为编制经济计划,特别是为编制中、长期计划提供依据 分析经济结构,进行经济预测 研究经济政策对经济生活的影响 研究某些专门的社会问题,如污染、人口、就业以及收入分配等问题 ⒈ 投入产出分析的产生及其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 (1)列昂惕夫(Wassily Leontief)与投入产出分析 1931年开始研究投入产出分析,编制美国1919年、1929年投入产出表,并用于美国的经济结构研究; 1936年发表关于投入产出分析的第一篇论文“美国经济制度中的投入产出分析”(美国《经济学与统计学评论》1936年8月); 1941年出版专著《美国经济结构:1919—1929》; 1942-1944年间,主持编制了1939年美国投入产出表; 1966年出版专著《投入产出经济学》。 列昂惕夫由于在投入产出分析领域的贡献,获得了197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投入产出分析产生于西方国家“30年代大肃条”时期 经济危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