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知識與生命之間
宋鼎宗
通識教育中心專任教授
【摘 要】
本文申論知識與生命的關係,認為一個知識份子必須透過客體知識的實踐,來涵養主體的生命,使知識與生命融合為一,才能獲得真理,並豐富生命。文分七段:一、前言:論知識學習的重要,天賦予人類「生命」的種種美德,必須經由後天的「學」來完成,否則無從彰顯其光彩。二、儒家的重學傳統:自孔子開創「好學重智」的人文傳統,孟、荀加以發揚光大,在古今中外產生深遠的影響。三、「學」義的轉折:知識的學習,固然重要,但當「知識」只是「客觀存在」,而不能成為「生命主體」時,所謂的「知識」,充其量不過是一把追逐功名的利器而已。四、「養」以成德:「學」必通過「養」而後完成,客體知識與主體生命融合為一,使知識變成生命的領航者,生命也因實踐知識而彰顯其意義與價值。五、養的工夫之一:「理性省察」,時時用客觀的知識自我反省,用道義來涵養自己的生命,使生命日寖於道義,與道義融合為一,因而成就一個有血有肉,徹內徹外,通體光明的真生命。六、養的工夫之二:「義利之辨」, 辨識自己的人生價值取向,然後才能去私利而就公義,成就一個正正當當,頂天立地的完美人格。七、結語:實踐知識,來涵養道德,豐富生命。
關鍵字:知識、生命、學養、孔孟、儒家
一、前言
當一個生命降生於既存的社會時,週遭已佈滿等待著他去學會的規則、風俗、意義等等。而這個「規則、風俗、意義」,一般泛稱為「知識」,若嚴肅些則稱為「學術」,如果抽象些,則可名之曰「道」。
而中華民族則是世界上少有的、特別重視「學」(教育)的民族。所以做為中華民族主流思想的儒家,不僅重視「學」,更不忘時時以「道藝教人」為己任。因此,至聖先師孔子的言行錄的《論語》一書,不僅以「學而」始篇,且開宗明義,即說:「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吾人於此,不難發現孔子之所以能做賢成聖,正自「學」字中得來,他說:「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學也。」又說:「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踰矩。」在在說明,天賦的聰穎,孔子不異於常人,而孔子生命之所以得步步開展,要在「丘之好學也」與「志於學」處著力。
所以,孔子認為天賦予人類「生命」的種種美德,必須經由後天的「學」來完成,如果不學,再好的天賦條件,也無從彰顯其光彩。因此,孔子在教育學生時,特別強調「好仁不好學,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學,其蔽也蕩;好信不好學,其蔽也賊;好直不好學,其蔽也絞;好勇不好學,其蔽也亂;好剛不好學,其蔽也狂。」也就是說「仁、知、信、直、勇、剛」都是天賦予人的美德,但若不學,這些美德就會變成「愚、蕩、賊、絞、亂、狂」等流弊,就因為這個原因,所以,天縱之聖如孔子,仍然要「入太廟,每事問」,尤其要「學如不及,猶恐失之」了。
二、儒家的重學傳統
自孔子開創此一「好學重智」的人文傳統,而後,孟子勉人「以道深造」,期使人人為堯舜;荀卿則鼓勵涂之人百姓,只要「伏術為學,專心一致」,即可智慧通於神明,功業參天地之造化。因為,一個人若要「由賤而貴,由愚而智,由貧而富」,捨「學」莫由也矣。
而儒家教育思想總匯的《禮記˙學記》,遂提出「學」為人生「務本」工作的重要主張,說:「君子曰:大德不官,大道不器,大信不約,大時不齊。察於此四者,可以有志於學矣。三王之祭川也,皆先河而後海,或源也,或委也。此之謂務本。」大意是說:有大德的人,不一定分職在位,但分職在位者,不可以無德,因為德是為官之本。同樣的,不器為諸器之本,不約乃諸約之本,不齊乃諸齊之本。可見凡事莫不皆有所「本」。就因為這樣,古代帝王在祭天下之名山大川時,一定要先祭河,再祭海;因為河川乃大海的根源,沒有河川,那來大海。懂得箇中的道理,就知道何以「學」是人生「務本」的工作了。因為「學」的主要目的,在成就智慧,累積經驗,也就是「積學術,道禮義」。而「積學術,道禮義」,正是分辨人、禽之別的第一步,明白人之所以為人,禽獸之所以為禽獸,而後可以為人;既已為人,若又能精進不已,智成慧明,就可進而為士君子,敦勉加厚,自然就可以堂堂正正,頂天立地的做個人,成聖做賢也就在眼前了。
這個由孔子開創,並經由孟子、荀卿繼承與完成的「好學重智」傳統,遂成中華文化的一大特色。於是,歷代以來,設壇講學,以「傳道、授業、解惑」為職志,且貢獻卓著,光照史頁的大學者,代不乏人;而勸學、勉學的文章,更是連篇累牘。民間甚至流傳著「黃金滿籯,不如遺子一經」的美談。如今,儒家「好學重智」的傳統,不僅日、韓,即在歐、美先進國家,也產生深遠的影響。
三、「學」義的轉折
就一個嬰兒必須對既存社會的意義、規範、風俗的學習言,文化(知識或學術)是外在的。這種知識既然是外在於生命的,那麼,雖「學富五車」,也不過是生命的客體而已,於吾人的「安身立命」,未必有直接關係!所以,即使戰國時期,百家爭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TZS 0678—2025《生物安全实验室工作人员本底血清样本管理规范》(水印版).pdf VIP
- 2025年工会基础知识考试题库及参考答案(通用版).pptx VIP
- 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课件(共37张PPT).pptx VIP
- 急危重症患者护理抢救流程与规范.pptx VIP
- 平衡梁组件的承压检测装置.pdf VIP
- 2025年最新工会基础知识考试题库及参考答案(通用版).pptx VIP
- 44-无机复合聚苯不燃保温板应用技术规程T_CIEEMA002-2020.pptx VIP
- 供货方案及质量保证措施 .docx VIP
- 殡葬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行动实施方案.docx VIP
- T_ACEF 207—2025(工业有机废气收集系统技术规范).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