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的传染病防治.ppt

  1. 1、本文档共18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学校的传染病防治

学校传染病及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与控制 船山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唐武 传染病控制副主任医师 主要内容 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概述 学校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法规 学校常见传染病防治 学校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卫生事件防制工作建议 学校传染病易患因素 学校及托幼机构是社会上一个特殊的组成部分,也是易感人群集中的场所。学校的传染病与社会上一样,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冬、春季呼吸道传染病多发,夏、秋季则以肠道传染病为主。 学校传染病易患因素 同时,学校、托幼机构传染病的发生与寒、暑假有着密切的关系。寒、暑假过后的两次开学,所伴随的学校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不仅仅与社会上传染病流行季节吻合,更重要的是在寒、暑假中,学生的走亲访友的流动和活动,可能将接触的外地传染病带到本地,又随着开学而带进学校。通过学生间的密切接触而在学校中传播。了解学校传染病的季节特点,抓好春、秋二次开学的传染病防治工作,对学校、托幼机构中传染病管理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学校卫生事件引是社会关注热点 2014年3月19日,云南丘北县佳佳幼儿园学生发生食物中毒事件,2名学生抢救无效死亡,通过检测确定学生属毒鼠强中毒。 3月初西安一家幼儿园被曝在未告知家长的情况下,长期给园内幼儿集体服用抗病毒药物“病毒灵”。不少孩子被发现存在头晕、腿疼、肚子疼等相同症状,引发众多家长的强烈不满。 中新网3月20日电 据新华社中国网事微博消息,继18日湖北夷陵区馨港幼儿园被警方确认购买并使用“病毒灵”之后,“喂药事件”在当地持续发酵。20日,湖北至少又有两所幼儿园被曝“喂药”,其中伍家岗区金贝幼儿园涉事的法人代表已被警方控制。 很多民办幼儿园即使不给孩子们使用处方药,也存在在流感季使用非处方的抗病毒的药品,防止出勤率下降的做法。” 李克强总理近日对个别地区发生幼儿园违规给幼儿集体服用处方药事件作出批示,要求依法查处,严格管理,严防类似事件发生。教育部、卫生计生委通知做好处置工作,部署立即开展幼儿园及中小学健康服务管理排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严肃追责。 传染病的流行过程 传染病流行过程:病原体从传染源体内排出,经过一定的传播途径,在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下,侵入易感机体的过程。 流行过程的三个基本条件: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若有一个条件缺失将不会被感染(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三类法定传染病 1、甲类传染病是指:鼠疫、霍乱。 2、乙类传染病:共有26种,包括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禽流感和肺炭疽按甲类传染病管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三类法定传染病 3、丙类传染病:共有11种,包括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 手足口病、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其他传染病 卫生部决定列入乙类、丙类传染病管理的其他传染病 省级人民政府决定按照乙类、丙类管理的其他地方性传染病和其他暴发、流行或原因不明的传染病。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和不明原因死亡病例等重点监测疾病。 如水痘、集中发热等。 传染病感染过程 (一)、感染的概念:病原体侵入机体,与机体之间相互作用,相互斗争的过程。 (二)、传染的五种表现: 1、病原体被消灭或排出。 2、病原携带状态。 3、隐性感染。 4、潜伏性感染。 5、显性感染 四、传染病的治疗 治疗原则:早期隔离治疗,尽可能做到就近就地医疗。 治疗方法:(1)一般支持疗法(2)病原疗法(3)对症疗法(4)中医中药及针灸治疗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指突然发生,直接或可能影响到公众健康和社会安全,需要紧急应对的公共卫生事件,包括生物、化学、核和辐射恐怖袭击事件、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不明原因事件、严重的中毒事件、影响公共安全的毒物泄漏事件、放射性危害事件、影响公众健康的自然灾害,以及其它严重影响公众健康事件等。 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性质、危害程度、涉及范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划分为特别重大(Ⅰ级,红色预警 )、重大(Ⅱ级,橙色预警 )、较大(Ⅲ级,黄色预警 )和一般(Ⅳ级,蓝色预警 )四级。 不同季节常见的突发卫生事件 食物中毒常年均有可能发生。 夏秋季霍乱、痢疾、感染性腹泻、甲型肝炎等肠道传染病多发。 冬春季流感、腮腺炎、麻疹、风

文档评论(0)

djdji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