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中医学的基础——绪论.ppt

  1.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医学的基础——绪论

中医学基础 第一节 绪 论 一、名词解释: 1.中医学:是在中国产生,经过数千年发展,而形成 的一门具有独特理论体系,并有丰富 的 养生和诊疗手段的传统医学。它包括:中 医基础理论,中医预防医学和中医临床医 学三部分。 TCM=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2.中医基础理论:是指导中医预防医学和中医临床医 学的理论基础。包括中医学的哲 学基础,中医对正常人体的认识, 中医对疾病的认识,以及中医养 生和诊疗疾病的原则。 二、中医基础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一) 形成的基础: 中医基础理论体系的形成有着深远的医学 基础和哲学基础。 医学基础:我们的祖先在长期的生活和生 产实践中,偶然发现了原始医药知识,如:…… 这样逐步积累了一些医药学知识。随着时代的前 进,医药知识愈积愈多。 哲学基础: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学术思想日 趋活跃,当时占主导地位的哲学思想主要是精 气学说,阴阳学说,五行学说。那时医家就以 当时盛行的哲学思想为指导,将实践经验上升 为理论,形成中医学独特的理论体系。因此, 精气学说,阴阳学说,五行学说成为中医基础 理论体系的主要指导思想。 二、中医基础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二)形成 中医基础理论体系形成的标志是《黄帝内经》的 问世。《黄帝内经》简称《内经》,分为《素问》,《灵枢》 两大部分。是我国现存的理论比较系统,著作时间最早的一 部医学文献,它还吸取了秦汉以前的天文、历法、气象、 数学、生物、地理、哲学等多种学科的重要成就。 《黄帝内经》系统地阐述了人体生理解剖,病因病理, 以及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等内容。书中许多内容的 记载均处于当时世界医学的领先地位。如:食管与肠的 长度之比为1:35,现代解剖证明是1:37,二者非常 接近。 二、中医基础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中医基础理论体系的发展主要经历以下时期: 两晋,隋唐时期:这时期丰富的医疗实践使理论体系 内容得以充实和系统化。 主要著作:晋·王叔和《脉经》 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 唐·孙思邈《千金要方》《千金翼方》 《新修本草》(《唐本草》)世界上最 早的药典。 二、中医基础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宋,金,元时期: 医学界百家争鸣,涌现许多流派,中医的理论体系产生突破性进展。 金元四大家: 刘完素:认为大多数病证性质属于火热,治疗善用寒凉药物,世称寒凉派。 张从正:认为人患病是因为感受邪气,邪去则正安治病以汗、吐、下三法攻邪为主,世称攻邪派(攻下派)。 李 杲:认为脾胃虚弱或异常是内伤疾病的主要病因,脾胃一伤,百病由生,治疗上善补脾胃,世称补土派。 朱丹溪:认为人体阴津常不足,相火常有余,阳常有余,阴常不足,治疗以滋阴降火为主,世称滋阴派。 二、中医基础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明清时期: 在继承古人同时,提出一些新的创见,尤其是温病学说的提出。 代表作:叶天士:《温热论》,创立卫 气营血辨证。 吴鞠通:《温病条辩》,创立 三焦辨证。 二、中医基础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近代和现代: 随着西医的流入,逐步走上中西医结合 和多学科研究中医的道路。 三、中医学的基本特点 整体观念 辨证论治 三、中医学的基本特点 (一)整体观念 整体观念认为,事物是一个整体,事物内部 各部分之间是互相联系不可分割的,事物和 事物之间有着密切联系。 中医学的整体观念,既重视人体自身的统

文档评论(0)

laolingdao1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