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侵蚀原理第二章 水力侵蚀.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The End 式中,GA为切沟面积增长量(m2);RA为坡面径流指数(mm);At为流域梯田面积(m2) ;Lg为初始切沟长(m);Lw为自切沟末端到分水岭的长(m);e为自然对数底数;ΔP为降雨量与平均降雨量变差(mm)。 美国C.E. Beer 和 H.P. Johnson,于1963年提出依阿华州西部黄土区切沟面积发展公式: J.R. Thompson(1964)在美国明尼苏达、依阿华、亚拉巴马、德克萨斯、俄克拉哈马、克罗拉多等州提出沟头前进经验公式: 第四节 沟蚀 第二章 水力侵蚀 式中, R 为研究期内沟头前进距离(m),A为沟头以上集水面积(m2),S为沟头以上集流渠坡度(%),P为研究期内24小时雨量等于或大于12.7mm的降雨量总和(mm),E为土壤粘粒含量(%)。 美国水土保持局(1966)估算沟头年平均前进距离公式: 沟谷发育的影响因素 汇水面积: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浅沟最小汇水面积0.00027km2,切沟0.0037km2,冲沟0.03~0.0058km2,最大汇水面积依次为:0.0030km2,0.0245km2和0.046km2。 第四节 沟蚀 第二章 水力侵蚀 坡度和坡长:黄土塬区坡耕地细沟临界坡度2°,临界坡长11.0~110.0m;黄土丘陵沟壑区浅沟临界坡度14~21.3 °,多集中于15~20 °,平均值:18.2 °,临界坡长20~70m,平均40m左右;高原沟壑区浅沟临界坡度5~8 °,临界坡长30~1200m。 霍顿(R.E. Horton)水系发育定律: 1945年Horton应运地貌形态数量分析研究数十流域水道发现,任一流域内,各级水道数量、水道平均长度、总长度、水道沟底比降、水道集水面积和水道的级别之间,存在着几何级数的关系。 水道分级:按照分段分级原则: 一级水道:位于水道网顶端末梢不再分枝的水道; 二级水道:由两个或两个以上一级水道汇流后组成的新水道; 三级水道:由两个或两个以上二级水道所组成的新水道。 第四节 沟蚀 第二章 水力侵蚀 凡是输送全流域水量与泥沙的水道,称为流域最高级水道(干沟)。黄土高原把最小的冲沟作为一级水道。 霍顿定律: 水道分枝比: 式中,Rb 为水道分枝比, Nu为第u级水道数目, (Nu+1)为第(u+1)级水道数目。 任何流域内,水道分枝比接近常数,其变化在3~5之间。相当于水道数目与水道级别的回归系数的反对数: 水道数量 在任何一个流域,不同级别的水道数目。十分接近于一个递减的几何级数,该级数的的第一项为水系的平均分枝比(Horton第一定律)。 第四节 沟蚀 第二章 水力侵蚀 水道平均长度 在任何一个流域内,不同级别的水道长度。接近于一个反对数的几何级数其第一项为第一级水道的平均长度(Horton第二定律)。 水道总长度在任何一个流域内,各级水道的总长度与级别之间成半对数直线关系。不同级别水道的总长度,接近一个反对数的几何级数,其第一项为最高级水道的总长度(Horton第三定律)。 水道纵比降 在任何一个流域内,各级水道的平均比降,构成按级别递减的几何级数,其中的第一项为第一级水道的平均比降。 流域面积 在自然条件一致的流域内,各级河道的流域面积与其级别之间存在着一个半对数的回归关系。 第四节 沟蚀 第二章 水力侵蚀 沟谷洪流与泥沙输移 沟谷侵蚀由暴雨引起,具有历时短、流速快、暴涨暴落、冲刷强、含沙高等特点,多发生在山区溪流中,称为山洪。 洪流的形成 产流:当地表降雨量大于渗透量和蒸发量等时,地表出现产流。 超渗产流:Ri =(i-f )t 蓄满产流:Ri =P-(Wm-W0)-E 在黄土高原高原多为超渗产流。 汇流 坡面汇流: 流量小,坡面阻力大,流速小,汇流时间短。在低强度降雨汇流量不大,高强度降雨,汇流量占降雨量30%。 沟道汇流:水流由初级沟到向高级沟道汇集,直到流域出口的过程。流速快,流量大,汇流时间长。 第四节 沟蚀 第二章 水力侵蚀 影响水流运动的主要因子:降雨、地形和下垫面性质。 降雨的空间分布: 降雨强度:降雨强度越大,洪峰越大。 流域坡度:流域平均坡度越大,洪水流速越大,洪水形成时 间越短,坡度小,洪水形成时间长。 水系:扇形水系各支流径流几乎同时到达主沟道,调蓄能力 弱,易形成大洪水;平行羽状水系各支流汇入主沟道 的不同区段,有较好的调蓄能力,形成洪流小;树枝 状水系介于两者之间。 产沙

文档评论(0)

autohhh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