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地质量补充完善工作方案.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耕地质量补充完善工作方案

****耕地质量等级补充完善 工作方案 二〇一二年三月 一、工作背景 为全面掌握我国农用地资源的质量状况,科学评价和管理农用地,促进我国农用地的合理利用。在“十五”和“十一五”期间,全国范围内完成了农用地分等工作,初步掌握了我国农用地资源的质量状况。2001年至2004年完成全省农用地分等工作, 根据****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底图,完成****耕地质量等级成果的转入,并补充和完善现有耕地质量等级成果。以最新土地调查成果图为基础,通过开展外业补充调查,更新相关资料数据,按照农用地分等规程的要求和有关参数体系,对现有耕地质量等级成果进行完善性更新评价。 三、工作任务 耕地质量等级补充完善工作是依据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进行区域耕地质量等级补充完善评价,是在原有的农用地等级评级成果基础上,对第二次土地调查的成果进行农用地分等成果转录,并对新增的耕地质量进行等级补充完善。主要任务有如下几点: 1、构建耕地质量等级补充完善技术路线、资料补充调查和数据更新体系,确定耕地质量更新评价方法; 2、完成农用地分等成果向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的转录; 3、将农用地分等图件与二调成果进行叠置分析,找出在“二调”图上是耕地而在原农用地分等图上是非耕地的图斑,形成新的耕地区域更新评价单元,依据农用地分等定级规程要求和原农用地分等成果,完成新的耕地区域的质量评价与等级划分; 4、对比分析耕地质量等级补充完善成果与原农用地分等成果。 四、工作原则 农用地分等是根据农用地的自然属性和社会经济属性及其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低位与作用,综合评定农用地土地质量的优劣并划分等级。耕地质量等级补充完善的基本原则为: 1、综合分析原则 新的耕地区域质量评定需要综合考虑各种自然因素、经济因素综合作用,以对造成等级差异的各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为基础。 2、分层控制原则 不同层次的耕地质量等级成果都必须兼顾区域内总体可比性和区域差异两个方面的要求。在标准条件下,建立分等定级评价体系,进行综合分析,将具有类似特征的土地划入统一土地等或土地级。 3、主导要素原则 耕地质量等级确定应根据影响因子的种类及作用的差异,重点分析对土地质量及土地生产力水平具有重要作用的主导因素的影响,突出主导因素对土地分等定级结果的作用。 4、土地收益差异原则 耕地质量等级既要反映出土地自身质量条件、土地利用水平和社会经济水平的差异及其对不同地区土地生产力水平的影响,也要反映出不同投入水平对不同地域土地生产力水平和收益水平的影响。 5、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原则 耕地质量等级评价调查各因素的指标值尽可能用定量指标去衡量,但考虑到某些因素无法量化,应该采用严格的定性指标表示。 五、工作依据 1、《农用地分等规程》(TD/T1004-2003) 3、 国家、省技术指导组的相关技术简报 TDT1024-2010) GB/T 21010-2007) 2002 8、《县(市)级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试行,国土资源部) 9、****农用地分等定级成果 10、****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 11、国土、农业等部门与农用地分等评价相关的技术规程 六、工作技术思路 本项工作是在遵循《农用地分等规程》的基础上,依据****标准耕作制度二级区和二级区内的基准作物和指定作物以及二级区内基准作物的最大产量、最大产量-成本等参数,确定“指定作物-分等因素-质量分”关系表,并对各单元进行自然质量分的计算;根据《农用地分等规程》推荐的光温生产潜力指数查算区域农用地分等光温生产潜力指数;根据调查收集的农用地利用情况、投入-产出状况等方面的资料,计算标准耕作制度二级区指定作物的产量比系数,据此对新增耕地进行土地质量等指数的计算,以及各县市指定作物的土地利用系数和土地经济系数的计算;然后按指定作物的土地利用系数,计算新增耕地利用等指数、按利用等指数初步确定新增耕地等指数;将此结果进行检验修正;最后对相关成果进行对比分析,完成成果文件的上报汇总。具体技术路线见下表。 耕地质量等级成果补充完善工作技术路线图 七、工作步骤 1、工作准备阶段 PH值图、土壤质地图等),包括灌溉条件(水源保证率、灌溉保证率)、排水条件、耕作便利程度、田间道路条件、田块大小、平整度及破碎度等 水土保持资料、 1、文字成果 1)2); 3)工作方案; 4)技术方案。)。2、图件成果 1)2)3))))3、1)))分等单元综合数据)土地利用系数/经济系数汇总表))、)))

文档评论(0)

zhuwenmeijial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65136142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