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共筑中国梦-对外传播历史使命
共筑中国梦:对外传播历史使命 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在“中国梦”的时空背景下,对外传播从来都不是孤立的,它与中华民族从传统走向现代的梦想息息相关,长久以来一直塑造着外部世界对现代中国的国家认同。
一、对外传播的时空背景
1925年,中国依然身处动荡的深渊,鲁迅先生在一篇杂文中对中华民族的未来目标做了如下概括:
我们目下的当务之急,是:一要生存,二要温饱,三要发展。苟有阻碍这前途者,无论是古是今,是人是鬼,是《三坟》《五典》,百宋千元,天球河图,金人玉佛,祖传丸散,秘制膏丹,全部踏倒它。①
然而,如何实现中华民族的生存、温饱与发展?五年之后,曾经留洋美国的胡适博士给出了这样的答案:
我们如果还想把这个国家整顿起来,如果还希望这个民族在世界上占一个地位,——只有一条生路,就是我们自己要认错。我们必须承认我们自己百事不如人,不但物质机械上不如人,不但政治制度不如人,并且道德不如人,知识不如人,文学不如人,音乐不如人,艺术不如人,身体不如人。 ②
不难看出,胡适为中华民族开出的药方是——向西方学习。然而,一个多世纪以来,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始终面临着两个莫大的难题。
第一个难题是内生的。
中国毕竟有着5000年香火传承的文明传统,上亿民众不可能一下子便心甘情愿或者轻而易举地集体“西化”。一百多年的实践证明,一个人口上亿的农业社会,要想在现代化的道路上突飞猛进,传统与现代之间的矛盾与张力将始终困扰着中国人的前进之路。
第二个难题是外生的。
当中国人抱着现代化的使命求诸西方老师时,不得不面临一个尴尬的现实:自己一心学习的西方老师,为了在中国的资源盛宴上分一杯羹,总是对学生上下其手、予取予求。即便在1949年以后,历史经验依然无一例外地证明,不论是欧美还是苏联,发达国家永远不会心甘情愿、毫无保留地帮助中国。
一百多年来,上述两个难题始终困扰着中华民族的现代化之路。一方面,与西方贸易、交流、合作,是中国追求现代化的客观需要;另一方面,这个过程又绝不可能一帆风顺——对内,中国必须确保现代化的变革与上亿同胞的文明传统相互协调;对外,中国还必须确保西方国家尊重中国的国家主权与民族尊严。
历史实践是一切历史预言的试金石。为了摆脱落后挨打的地位,也为了实现鲁迅所预言的“生存、温饱、发展”,古老的中华民族确实需要将目光投向世界、投向西方。然而,认为中国“百事不如人”的胡适或许忽视了一点:传承5000年的中华民族,从来都不是一成不变、画地为牢的。
历史上的“中央之国”,本来就是中华文化不断扩展的地理结果:由以黄河流域为核心的“中国”,扩展至跨越大江南北的“中国”;由东亚文化圈中的“中国”,扩展至世界文明体系中的“中国”。5000年来,中华民族曾多次面临外来民族及其缔造的文化,经过一系列碰撞与交融,最终同化并融合了外来民族,也丰富并改变了自己。
某种意义上,对外传播正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从未停歇的“中”与“外”之间交流互通的历史主题。以此观之,自1840年至今,面对与中华传统迥然不同的西方文明,我们民族正在经历的也正是一场全新的文明嬗变——而这也正是“对外传播”与“中国梦”之间无法割裂的历史逻辑。
二、对外传播的国内使命
无可否认,源自西方的现代化的确给人类社会带来了某些进步。退一步讲,晚清以后,即便没有西方人敲开国门,中国也必须做出改变与革新,唯此,才能使乡土社会的亿万同胞过上更加富足和现代的生活。换言之,向西方学习、与西方互通,这是无可阻挡的历史潮流,也是对外传播的题中之义。
第一,追求富强
富强,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的最大梦想,也是中国对外传播的永恒主题。
早在晚清,居于朝堂之上的李鸿章即已看清,唯有“求强”、“求富”,唯有实现国家的工业化,才能够抵御外侮、救亡图存:
中国积弱,由于患贫,西洋方圆千里,数百里之国,岁入财赋以数万万计,无非取资于煤铁五金之矿、铁路、电板、信局、丁口等税。酌度时势,若不早图变计,择其至要者逐渐仿行,以贫交富,以弱敌强,未有不终受其敝者。 ③
20世纪上半叶,科学与工业的进步已成为中国走向富强的公认标志。1938年,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蒋廷黻在其专著《中国近代史》中提出:
近百年的中华民族根本只有一个问题,那就是:中国人能近代化吗?能赶上西洋人吗?能利用科学和机械吗? ④
直至新中国成立,对外传播的重点依然指向中国的工业化目标。1954年8月,毛泽东将英国前首相艾德礼请至中国,通过他向全世界传递了这样的信息:
中国是一个正在开始改变面貌的落后国家,经济上、文化上都比西方国家落后。但是现在正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