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岩溶场地.ppt

  1. 1、本文档共6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12章-岩溶场地.ppt

一、岩溶地基类型 裸露型 覆盖型 掩埋型 二、岩溶地基稳定性定性评价 经验比拟法,适用于初勘阶段选择建筑场地及一般工程的地基稳定性评价。 地基稳定性的定性评价 (1)当场地存在下列情况之一,可判定为未经处理不宜作为地基的不利地段: 浅层洞体或溶洞群,洞径大,且不稳定的地段 埋藏的漏斗、槽谷等,并覆盖有软弱土体的地段 岩溶水排泄不畅,可能暂时淹没的地段 (2)当场地基属下列条件之一时,对二级和三级工程可不考虑岩溶稳定性的不利影响 基础底面以下土层厚度大于独立基础宽度的3倍或条形基础宽度的6倍,且不具备形成土洞或其它地面变形的条件; 基础底面与洞体顶板间土层厚度虽小于上面的规定,但符合下列情况之一时: (a)洞隙或岩溶漏斗被密实的沉积物填满且无被水充蚀的可能; (b)洞体由基本质量等级为I级或II级的岩体组成,顶板岩石厚度大于或等于洞跨; (c)洞体较小,基础底面尺寸大于洞的平面尺寸,并有足够的支承长度; (d)宽度或直径小于lm的竖向裂隙、落水洞近旁地段; (3)当不符合以上的条件,应进行洞体稳定性分析 顶板不稳定,但洞内为密实堆积物充填且无流水活动时,可认为堆填物受力,按不均勻地基进行评价; 当能取得计算参数时,可将洞体顶板视为结构自承重体系进行力学分析; 有工程经验的地区,可按类比法进行稳定性评价; 在基础近旁有洞隙和临空面时,应验算向临空面倾覆或沿裂面滑移的可能; 当地基为石膏、岩盐等易溶岩时,应考虑溶蚀继续作用的不利影响; 对不稳定的岩溶洞隙可建议采用地基处理或桩基础。 常用的地基稳定性评价方法,是一种经验比拟方法,仅适用于一般工程。其特点是根据已查明的地质条件、结合基底荷载情况,对影响溶洞稳定性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比较,作出稳定性评价。 三、岩溶地基稳定性半定量评价 岩溶地基稳定性评价由于受条件限制,主要以半定量评价为主。 对于裸露型溶洞地基,溶洞的顶板稳定性与地层岩性、不连续面的空间分布及其组合特征、顶板厚度、溶洞形态和大小、洞内充填物质情况、地下水运动及建筑物荷载大小、性质等有关。 荷载传递交汇法 溶洞顶板坍塌堵塞法 塌落拱理论分析法 覆盖型岩溶地基。覆盖型岩溶地基的评价,需同时考虑土洞的规模、形状和土洞地基上部建筑物的荷载情况 岩溶地基处理措施 1.换填、镶补、嵌塞或跨盖 对于洞口较小的洞隙,挖除其中的软弱充填物,回填碎石、块石、素混凝土或灰土等,以增强地基的强度和完整性,必要时可跨盖。 2.梁、板、拱等结构跨越 对于洞口较大的洞隙,采用这些跨越结构,应有可靠的支承面。梁式结构在岩石上的支承长度应大于梁高的1. 5倍,也可以辅以浆砌块石等堵塞措施。 3.灌浆加固、清爆填塞 4.洞底支承或调整柱距 5.钻孔灌浆 6.设置“褥垫” 7.调整基础底面面积 8.地下水排导 潜蚀 二、成因机制 真空吸蚀机制 相对密闭的岩溶水,由于抽水等原因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尤其在承压岩溶水条件下,当地下水位低于覆盖层底板时,地下水面以上的洞穴成为“真空腔”。此时真空腔内的水面如同吸盘一样,强有力地抽吸覆盖层底板的土体,使其逐渐被吸蚀掏空而形成土洞。随着地下水位下降,真空腔内外压差效应不断加剧,而使土洞不断扩展,最终可导致突发地面塌陷 真空吸蚀一般产生在覆盖层隔水性好且分布较均匀的地段。在碳酸盐岩残积粘土(红粘土)分布较厚的地区,地面塌陷多因真空吸蚀所致。 二、成因机制 气爆机制 气爆机制一般也是产生在密闭的岩溶水地段,但它与真空吸蚀机制的不同之处是岩溶水呈无压状态,岩溶洞穴中地下水面以上有相当大的空间。由于地下水位不断抬升,地下水面以上的空气受到压缩而呈“高压”状态。当大气压达到一定程度时,就冲破上覆土体而突发地面塌陷。 三、产生条件 覆盖层岩性及其厚度 含砂量较高的土体,尤其是砂类土因临界水力梯度较小,容易产生土洞和地面塌陷;而亲水性强抗水性差的粘性土地段也可形成土洞 产生地面塌陷的地段第四系覆盖层厚度较小。 碳酸盐岩中的岩溶发育 地下水活动 地形地貌条件 四、预测与防治 预测 地面塌陷预测的内容应包括塌陷的时间、地点、强度和可能造成的影响,一般可分为定性预测和定量预测 步骤:首先查明场地的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地貌类型和岩溶发育规律,进行岩溶发育程度和地下水动力条件的分区;在此基础上,根据已有塌陷点的分布状况、塌陷特征及形成条件等,确定综合预测指标;最后考虑塌陷发展趋势与对工程设施和环境的影响程度,进行塌陷预测分区,编制分区预测图 方法:经验公式法和多元统计分析法 四、预测与防治 防治措施 治理地面塌陷应针对塌陷形成的基本环境因素,从堵塞水流、加固土体及洞穴堆积物、填堵岩溶通道等三方面考虑 第4节 岩溶场地勘察要点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规定:拟建工程场地或其附近存在对工程安全有影响的岩溶时,应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