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兰教授铺棉灸治疗皮肤病临床经验.docVIP

钟兰教授铺棉灸治疗皮肤病临床经验.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钟兰教授铺棉灸治疗皮肤病临床经验

钟兰教授铺棉灸治疗皮肤病临床经验   摘要:本文通过钟兰教授的临床病例介绍,列举了铺棉灸结合针灸、火罐等方法治疗各类皮肤病的临床经验,探讨铺棉灸在皮肤病治疗中的原理,总结了该疗法配针、灸、皮肤针及罐法等在皮肤病针灸治疗中的运用。 关键词:钟兰;临证经验;铺棉灸;皮肤病 中图分类号:R245.8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2349(2013)08-0001-03 钟兰教授为成都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针灸学会腧穴专业委员会理事,从事针灸、皮肤美容医疗工作40余年,治学严谨,在针灸治疗各类皮肤病方面有独到的见解,尤其擅长铺棉灸法治疗皮肤病。铺棉灸,又叫 “棉花灸”、“薄棉灸”、“贴棉灸”等,属于直接灸的一种,是利用优质医用脱脂棉展开成薄如蝉翼的薄棉片,平铺于患病皮肤表面,使之点燃,令薄棉片迅速燃尽的一种方法[1]。这种方法操作简单,过程迅速,作用直接,患者仅有轻微的灼热感,但临床疗效颇佳。现将其铺棉灸治疗皮肤病的临床经验介绍如下。 1带状疱疹及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1.1带状疱疹患者,男,50岁,于2012年8月就诊。主诉:左侧胸肋、背部疼痛、瘙痒4 d,红斑伴疱疹3 d。患者4 d前因外感后左侧胸肋部、背部出现灼痛感,3天后出现疱疹,皮损局部微红、不肿、灼热、刺痛,伴有瘙痒。今日疼痛加重,舌淡红、苔黄腻,脉细弦数。现在症见:第7~8左侧胸肋部见散在疱疹,部分簇集分布,疱疹呈米粒大小,浆液少,皮色微红,局部灼痛、瘙痒,疼痛难忍。西医诊断:带状疱疹急性期。中医诊断:蛇串疮,证属气血不足夹湿热。治法予补气活血,兼清热除湿。治疗:神阙艾灸30 min,针刺取穴:局部阿是穴、中脘、气海、丰隆、太冲,体针治疗后用优质脱脂棉少许,撕成状如蝉翼的薄片,不能有空洞,大小正好覆盖皮损,贴于皮损上,用打火机点燃,令其迅速燃完,再在皮损处拔罐处理。隔天治疗1次,3次后患者疼痛明显减轻、疱疹结痂,治疗1个疗程后皮损处肤色正常,无疼痛感。 1.2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女,50岁,于2012年8月就诊。主诉:颈背部疼痛伴右侧手臂麻木胀痛1年余。患者一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小指疼痛,继而出现疱疹,皮损沿手臂内侧向上延伸,至颈背部,患者在外院诊断为带状疱疹,经抗病毒及针灸后,疱疹消失,但开始出现颈背部疼痛,右侧手臂麻木胀痛,患者多次在外院针灸治疗仍不能缓解。目前症见:患者C6~7至T1~2处疼痛、右侧手臂稍肿胀,且后伸活动受限,舌淡,苔微黄,边有齿痕,脉细弦。考虑诊断:西医诊断: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中医诊断:蛇串疮,证属气血不足夹湿热。治疗:先在颈6~7至胸1~2处艾灸30 min,针刺取穴:凤池、双侧肩中俞、颈百劳、膈俞、脾俞、肾俞、右侧肩贞、后溪,再在疼痛部位闪罐,双侧肩髃穴留罐,最后在背部曾发皮疹处行铺棉灸。患者经治后当日背部疼痛明显缓解,治疗5次后已无痛感,仅剩手臂胀感,继续予以铺棉灸治疗1疗程后患者痊愈。 2神经性皮炎 患者,男,50岁,于2012年4月就诊。主诉:颈项部及背部皮肤增厚伴瘙痒2年余。2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项部皮肤逐渐增厚,后逐渐蔓延至上背部,并伴有瘙痒,患者在外院诊断为神经性皮炎,经治后患者上述症状稍缓解;后遇劳累或情绪紧张则瘙痒难忍。现在症见:颈项部及背部大面积皮肤增厚,苔藓样变,部分干燥皲裂,微有脱屑,伴瘙痒,舌淡红,苔薄白,脉细数。西医诊断:神经性皮炎;中医诊断:牛皮癣,证属血虚风燥。治法应养血活血、疏风润燥。治疗上:神阙艾灸30 min,针刺取穴:中脘、气海、曲池、足三里、血海,双侧肩髃穴及神阙拔罐;继而采用皮肤针轻轻叩刺皮损处,扣至皮色潮红时,再采用铺棉灸法,每个部位约3~5次。患者经治后第二天瘙痒明显缓解。患者隔1日治疗1次,治疗1个疗程后患者已无瘙痒,患处皮肤变软变薄,局部未见新皮损。 3湿疹 患者,男,12岁,于2011年11月就诊。主诉:面部及双手肘窝处瘙痒伴红色皮疹2余月。患者2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面部瘙痒,瘙抓后局部红肿,重时波及双侧眼睑水肿,继而双手肘窝内侧出现成簇小水泡,瘙痒异常,夜间尤甚,,搔抓后皮疹增多、流水,患者在外院住院治疗后上述症状缓解,但每遇天气变化及饮食不善则上述症状反复。现在症见:双侧肘窝处皮肤上散发淡红色丘疹,其间部分丘疹被抓破,有较多渗出及结痂,面部皮肤微潮红并可见瘙抓痕迹。舌淡,苔白腻,脉细滑数。中医诊断:湿疮,证属脾虚湿盛;治法应健脾养血,兼利湿。治疗上脾俞和肾俞艾灸30 min,体针采用膈俞、脾俞、肺俞、肾俞、足三里,双侧肺俞及膈俞拔罐。最后予以铺棉灸,主要集中在双侧肘窝有渗出处,每个部位灸3次。患者第一次铺棉灸后渗出处已干燥,第3次开始结痂,一个疗程后患者手部皮损已愈,仅面部偶有瘙痒感,继续体针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