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乡医马文芳-让爱在奉献中永恒
乡医马文芳:让爱在奉献中永恒 “在农村,病人是怎么痛苦的,看病是怎么难的,我最清楚!”
——马文芳
在河南省通许县大岗李乡刘庄村,有一个响亮的名字——马文芳。几乎家家户户都对这个名字背后的女人点头称赞。提起马文芳,这里的每个人,无论老人、年轻人还是孩子都能讲出很多有关他的故事,那些令人动容的感人事迹不仅在十里八乡广为传颂,就连在河南、在全国都曾掀起学习高潮。为什么这样一名普普通通的乡村医生身上有那么多感人事迹?为什么在全国两会上,他被总理钦点发言?他究竟是一位什么样的人,做了什么样的事?他为何能在全国82万乡村医生中脱颖而出成为楷模?
169元的救命钱
已经快春节了,通许县大岗李乡苏刘庄村“爱心诊所”的乡村医生马文芳还在忙碌。诊所不大,只有15间房,却人流如织。“最近流行一种新型感冒病毒,势头强劲,来这里的老乡都是感冒、高烧、咳嗽……”马文芳一刻不停地给病人诊断、开药。稍有闲暇,他还要忙着准备到市里、省里开会的汇报材料,“做基层工作,尤其是医疗系统的,我要把维系到农民切身利益的医疗问题反映到上面,为我的乡亲们争取最大的权益保障!”连轴转的马文芳甚至都没有时间考虑过年的事,“这些事都让我家老太婆操心了!”说起妻子,63岁的马文芳心里愧疚万分。这是我们第一次见到马文芳。再次见到他,已经是一个周后。
2014年1月的一个周末,记者再次约见了来郑州开会的马文芳,因为会议在第二天召开,马文芳终于可以静下心来和记者细细地讲述他的故事。
出生于1951年的马文芳赶上了中国最困难的时期,在河南农村,饥荒正在蔓延。从小尝遍生活困苦的马文芳很懂事,常常帮父母洗衣做饭,缝补衣服。10岁那年,母亲得了风寒,除了在家照顾母亲,马文芳还抽空到地里捡干红薯叶回家给母亲煮成菜汤充饥。那时候医疗条件差,他们家又极其贫困,为了给母亲治病,父亲已经变卖了全部家当,借遍了亲戚邻居,但是母亲的病还是一天比一天严重。看着命若游丝的母亲,马文芳偷偷地躲在墙角里暗自落泪。因为无钱医治,两个月后,32岁的母亲离开了人世。
不幸的事接踵而至,在母亲去世的第5天,马文芳8岁的弟弟也感染上了风寒。因再也无钱医治,一家人守着一天不如一天的弟弟心如刀绞,度日如年。25天过去了,眼睁睁看着弟弟也要离去,马文芳在院子里号啕大哭。听到绝望的哭声,乡亲们都陆续赶来,看到他们家令人心碎的惨状,大家伙儿你二分、他五分地伸出援助之手。还有位老太太颤巍巍地拿出两个鸡蛋,拉着马文芳的手说:“孩子,奶奶没有钱,但是这鸡蛋也能换一分钱,赶快凑凑钱给你弟弟治病吧!”痛哭流涕的马文芳无以回报,郑重地跪在地上给老太太磕了一个头。
“那时候,心里全是感激,乡亲们送来的169元钱都是他们从牙缝里省下来的,这哪是钱哪,这是全村人的心,我弟弟的命呀!”时隔多年,马文芳提起乡亲们捐助的169元,仍感慨不已。但是由于耽搁时间太久,弟弟的命仍旧没有挽救回来。接连不断的丧亲之痛让幼小的马文芳意识到,如若不是农村人穷,缺医少药,母亲和弟弟的悲剧或许不会发生。想到这,马文芳暗暗下定决心要学医,将来定要用医术、医德回报乡亲父老的深厚恩情。
1964年,13岁的马文芳踏上了学医之路。为了拜师学医,他四处奔波,只要听说哪里有卫生所或者药店,他都会背着干粮前去拜师,但对方一问他的年龄和医学基础,很快就表示拒绝。究竟碰了多少钉子,受了多少白眼,马文芳已经无法记起了,但执着的他最终碰到了一位叫付振中的老中医,老中医被马文芳的诚心打动,送给他两本中医方面的书,并嘱咐他好好背,等背熟了再来找他。马文芳如获至宝,回到家里如饥似渴地背起来。
就在马文芳苦苦自学时,一个消息传来——中国开始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通许县卫生局在马文芳的老家苏刘庄村成立了卫生班,马文芳被推荐成为了一名学员。一年后,学成归来,马文芳成了村里的赤脚医生。
那时候,村里还没有诊所,更谈不上医生,为了能更好为乡亲们看病,17岁的马文芳一边买大量的医学书籍自学,一边钻研配药治病。十里八乡的老乡生病了,他都背着药箱赶过去为其诊断开药,不分白天黑夜,随叫随到。碰到恶劣天气,马文芳仍旧风里来雨里去地奔波于卫生室和患者家庭之间。几年下来,光药箱就背坏了四五个。
那时候的合作医疗和现在不一样,队里每人一年对一块二毛钱,搞所谓的合作医疗。为了节约村民医疗支出,马文芳自己研究了一种“三土四制,土法上马”的方法。所谓“三土”,就是土药、土方、土医;而“四制”就是自己制丸、制散、制膏、制丹。用这种方法给村民看病,不仅简单见效,而且节约了农民的开支,一年下来,村民的病基本搞定了,一年一人一块二毛钱的合作医疗还有结余。
“我那时候给村民看病有两个原则,第一就是细致地给村民看病,要把病看准治好;第二就是把病人当亲人。因为我小
文档评论(0)